鲍贤伦携“大块文章”回家办展
时间:2020-06-2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6月20日至7月19日,“包先伦——大型书展”在上海中国艺术宫举行。
这次展览也是包先伦的归国展。包先伦出生在上海,青年时代在上海度过。他是著名海事专家的书法家。他半个世纪的艺术探索始于上海。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的艺术风格和力量影响了他在书法界的声誉。今天,包先伦举办了一个展览,展出了他的260多幅代表作品,把他艺术生命的宝贵结晶献给了家乡人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乡愁。
包先伦是当今书法界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代表,也是李书法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过去的50年里,无论是激情之旅,执着的追求,还是对书法的执着探索,包先伦都是第一个走满了因缘的路。他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最有尊严的是表达他对桂伟5000年的中华文明和他对非凡时代的思考的无限钦佩。
在他制定展览计划后,如何用书法语言来表达他深刻而复杂的感情一直困扰着他几年。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在这个高大的中央大厅里,他站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了“大文章”的形象作为他创作的基调。
在展出的260件作品中,大约有200件是新创作的。其中,第一部分,“汉地广达”板块。书面内容包括两个中国历史之旅《急就篇终篇》和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的巨型卷轴,展示在0楼中央大厅的两个展览墙上,以突出本次展览的主题,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祝愿社会生活和未来更美好,并追溯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文化根源。在“丫蛋墨迹”板《良渚颂》中也有很多位置。六年前,作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期间的主题作品《归去来兮辞》后来被制成摩崖石刻,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对传播书法和建设美丽乡村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次展览以场景再现和碑刻局部延伸的形式,还原《归去来兮辞》摩崖书法生态,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形式。
此外,“文心写作”部分用书法来表现历代文章的美,表现传统历史语境的延续。“隶书变化探索”部分展示了作者对隶书艺术探索的脉络轨迹和最新的创新成果。“陶写玉环”一节展示了蒲茂在粗陶上的美。这是作者对远古隶书时代工匠书写状态的梦想和想象。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旅游局、浙江省文化旅游局、上海市文联、浙江省文联主办,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上海书法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协办。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