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书写推动写意进程
时间:2020-06-2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写作状态一直与社会行为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一旦它成为一种表达的载体,它将会被各个时代的书法家所欣赏。它将从个性化书写的高度,将一般的书写转化为深层的表达,有效地促进书画之间的相互促进,即书画传播理论。从汉到唐的800年间,以张志、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为代表的几个书法家形成了自己的草书风格。正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创作个性表达,开启了自由写作风格的大门,从而实现了艺术的多元化。
汉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象征,代表了一个文化创新进取、婉约豪迈的开放格局。只有这样,从韩立、渭北和唐凯流传下来的草书才变得流行起来。它对后来促进文人画形成的作用是相当普遍的。此后,宋元时期改变了唐代工笔画的风格,进行了大规模的写意。这种方法用草书用笔书写。这种方法的形式和内涵完全不同。显然,自由写作的规模远远早于数百年后逐渐形成的宋元写意。
或者这一切都与中原在战争中行进的混乱局面有关。特别是从汉代到魏晋,文人的生活岌岌可危。如果他们想过上更光明的生活并取得一些成就,先决条件是能够安定下来并有一个立足点,而获得名声的唯一途径是建立一个稳固的立足点。想象一下,这些没有双手束缚的人,除了自己的才华在自由写作状态下刻苦钻研,成就了无数传世风格具体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如淋漓尽致的生活环境,还有什么?
也许这种现状创造了一种从乱世中慢慢展开的充满写作意味的线条艺术。其丰富的写意和沧桑让人回味无穷。
/撰写法规/
众所周知,一部“超强”的作品离不开细腻的笔触,从而构成了一部写作法则。它并不停留在写优美的文字上,而是从写国家上升到写法规和写高度。当写作进入非广义研究的层面时,它是文人生活中的爱。它跨越了汉唐八百年的历史,由各种文字载体组成。他们中的一些人用理性的情感去追求不超出规则的写作情境。例如,陆埮用严格的规则和常规的字体写了《多宝塔碑》。然而,与此同时,从个性的角度来看,他总是表现出前人不敢想到的草书。书法艺术如同《祭侄文稿》一样,有着凌乱而连贯的虚线,从汉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传三国时,钟繇见张之家的单薇,手里拿着一本本蔡邕写的书《笔法》,再三求单薇借给他。徒劳无功的是,他如此焦虑以至于窒息了自己的胸膛,跺着脚,吐血。幸运的是,曹操用五种神奇的药物救了他的命。谁是单薇?这么说吧,有一段时间受其影响的人很多,甚至有“少年安擅草书,出单薇”之说,少年安就是大书法家索靖。单薇一去世,钟繇就敏锐地意识到,《笔法》这一被无数书法家推崇和崇拜的书论,一定是一部奇书,其中80%是作为陪葬品与单薇一同埋葬的。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墓盗书呢?一旦你拥有了它,你就可以在未来随心所欲地写作。钟繇从此变得像一个掌握了武林秘密的大师。他是唯一知道笔法的人。经过日以继夜的研究,他会突然开悟。几年后,钟繇的书法水平像一条领带一样提高了,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人们为收集了他的作品而感到自豪。
在笔法上,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方法,甚至王羲之书法的奥秘都与我父亲手里的《笔论》有关,这是从写作理论中发现的,他整天泡在池子里。这些深刻而秘密的传说都证实了当时的书写规则是多么的光荣,多么的受人尊敬。他们甚至上到高官贵人,下至民间或基层,所以书写规范成为普遍的做法,书写规范具有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
此外,唐太宗还把王羲之的《兰亭序》骗得日夜不停。他拒绝放弃,直到他被埋葬在坟墓里。在这一点上,世界上第一个运行脚本《兰亭序》的原始版本从未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过。现在藏在博物馆里的各种复制品都是唐代几个书法家写的。这些复制品已被传世,无法与原作相比。他们必须与各种书法家混合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西河副本,但他们足以吸引普通人,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由此可见,高水平书法家的理论和作品受到当时皇宫贵族和普通百姓的青睐。在这方面,写作被认为是一个人生命的延续,这种灿烂的文化之光更加灿烂。文人画虽然形成于后期,但个性化的书写和表达不仅起了主导作用,而且在建构中国绘画的高度,即书画的紧密联系,以及东方写意绘画的意义和韵律的全面建构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和不可比拟的作用。
自宋代以来,写意艺术越来越成熟和辉煌。与文字的生动性相比,绘画的巅峰似乎要晚得多。古人强调“书即画”的命题作为绘画原则。毛笔如何与绘画实践互动?如果一个人缺乏扎实的写作技巧,他想形成写意的本质,这就像攀登天空一样困难。
/个性化表达/
早在《兰亭序》年,东汉大书法家张的草书艺术就为王羲之所仰慕。他无疑是第一个开始经营一本书的实践者,也是第一个打破字与字之间平衡间隔的书法家。他可以一口气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创造出无数的现象,而不是使用连续的书写。它就像滔滔的洪流。使生命力旺盛的是写作的美妙心情。这是一种让现代人陶醉的自由写作方式。所谓断指的连续线连续性“是由一个笔画形成的,偶尔没有连接,但有连续的血管”。缠绕线是笔的意思的连续图像表示,它打破了传统的行距排列。这是写作史上最前卫的突破和自由式表达。对当时的书法家来说,对自由表达的追求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创作激情和无法表达的创作冲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试想,在那个时候,骈文的风格足以让那些想要自由表达文学的文人的心变得真正沉闷和无趣。篆书的书写方式也是严谨有序的,这使得文人的心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相反,他们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不知如何是好。用刷子写字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是不是太僵硬了,难以死亡,难以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最终陷入简单化?最终,这不是最好的道路和选择。单个字符只有一种标准书写方法。所有笔画的变化都是按照规定的书写比例进行的,其本质是模拟的。当生活充满趣味,艺术环境不断变化时,这怎么可能实现呢?如果写作取向缺乏人性的内在追求和自由精神的目标,那么写作的道路将是狭窄的,毫无疑问,为什么要扩大呢?没有艺术的前景。因此,张之的原始写作环境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没有多少书可以传世,但线条的结构似乎就像一股奔流数千英里的洪流。有必要改变过去刻意的写作安排,但要完全突破规则a的限制
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显示了魏晋文人的神韵:“天之自然,神之丰饶,代代相传”。简体字“之”的书写方法不少于26种,与篆书、隶书等所谓的隶书书写方法完全不同。好像每个人对一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毫无疑问,行书已经从这里成熟了。王羲之的聪明才智使他善于吸收各方的优点,并加以利用。在漫长的书写道路之后,有无数的书法家从事行书的艺术创作。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写风格。所谓“江山代有才,人杰地灵,人杰地灵,人杰地灵”,既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又能代表写作的艺术高度。写作个性和艺术风格所构筑的高度,不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延伸,而且也不同于同代或前代,呈现出各自的风格追求。取代了以往由篆书、隶书和楷书组成的单一书写模式,尤其是成就远远超过一般的书写意义,而是可以与绘画表现平分秋色。当人们谈论中国绘画的伟大成就时,他们不会不惊叹于丰富的写作内容,并不断关注兴趣点。写作领域中有太多有利于绘画发展的东西。因此,人类艺术进入了21世纪,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不断出现,产生了奇怪的纹理效果。因此,一些人对它的出现感到困惑,并错误地认为传统已经死亡,传统正在日落时分死去。然而,中国画家继续关注写意,连接书法和绘画的建筑体系,以及与墨水一脉相承的智慧。这是东方艺术的内涵,形式的基本语言,也是区别西方绘画的重要元素之一。
/写作魅力/
自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等现代书写工具的普及,传统的书写功能似乎已经衰落。事实上,毛笔在书画领域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在促进社会交流方面,书写工具已经发生了变化,毛笔不再是古代绘画的唯一表现工具。当我们今天面对大量的古代书画作品时,几千年来我们有着全面写作的巨大能力。此外,除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一些非书法家的文人所写。这不同于今天对书法家的理解。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书法家是否是书法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每个字符写得更高。至于他是否在翰林院工作,是否从事书法创作,可以忽略不计。社会只关心他的写作能力。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文学巨匠苏东坡首先是文人,然后是官员。书法家排名第二,更不重要的是他是否符合政府官员的身份要求。毕竟,当时的写作水平被认为具有文化素养,这是符合要求的。
从写作的演变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把写作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来实践,以陶冶性情,这实际上是为提高写作能力做准备。真正体现艺术标准的写作作品,以及一些非常小的、与同事交流的信件,通过字里行间,这些随意随意的信件和笔记创造了杰作。后来,他们被称为世界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和世界第三行书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两者都有20到30厘米,其中包括许多米芾的类似大小的书《清和帖》。"只是当他们在书法创作上粗心大意时,他们才出人意料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它使文人士大夫在写作中释放自我,成为千古名作,无数画家追求写意,自觉运用姬旭的轻重笔法
正是汉唐行书的开拓性风格,赢得了另一代书法家的努力,使自由书写和表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也极大地推动了写意绘画的进程。它在绘画中实际上是把“书画相通”付诸实践的。最后,赵孟頫成功地终结了“诗画合一”的提倡者苏东坡的文人画理论。毫无疑问,从书写法则成熟的那一刻起,它就是绘画道路的拓宽。书写法则无疑促进了写意绘画的进程。这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方面,它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绘画。它使这幅画有一个有意识的尺度。这就是“用笔骨法”的含义的由来。这对于写意来说是一个苛刻的要求,用笔触墨写有意义的东西,如果没有反映出它的意义和高度,就和西方绘画没有什么不同。
从潘天寿先生“独霸凶”和“强骨”的精准与执着,他坚定不移地强化了自己伟大的构图视觉。突出笔和线的苦涩也是他的核心目的。这有力地体现了渗透到他绘画中的写作之美。从明末清初的徐渭八大到近代吴昌硕的黄的陆,他一生都在从事书画创作。从创作开始到2000多年历史的成熟,中国绘画的成熟期出现在北宋。由此可见,先于绘画的线条艺术——的魅力,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简而言之,“汉字是历史悠久的象形文字,是中国语言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不同的书写状态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和高度,得益于不同时期无数书法家对不同书写风格的孜孜追求。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通过拒绝一般的书写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尽管人类正在建设一个高度物质化的社会,书写规范作为人类精神和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得益于祖先创造了人物这一事实,他们给了后人巨大而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些象形文字源于汉字本身,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作者是厦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