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芃芃:于今铁笔更宜坚
时间:2020-06-0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3月18日,中国向法国提供的医疗援助抵达巴黎。援助的外包装上的图案很醒目。这是一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篆刻学会会长李罗特别设计的红色印章。它是用中国传统的经典句子——“一千里的友谊比一块石头还坚固”写的。它展示了中国对外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民族形象,代表了一种中国式的美与善。
“篆刻是一种职业,必须努力做好!篆刻是发扬光大,追求创新。”作为今年两会书法篆刻界唯一的女性成员,率先提出并成功应用中国篆刻的李罗,一直在思考书法篆刻的实践与梦想。她将提案写得细致入微,并联合吴为山、刘万鸣、王丹、丁杰等成员提议设立“中国篆刻节”。
中国篆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一个小印章里,它包含了历史、文学、哲学、美学、文献学、训诂学、藏学、书法和篆刻技术,这些都是一样的。可以说“一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世界”。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来看,中国篆刻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具备了非常有利的传承和保护条件。
“设立‘中国篆刻节’是继承、保护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措施。这是留给中国人一年又一年的记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李罗介绍说,目前,中国有600多个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篆刻民间协会。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广,群众切割印章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的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和篆刻爱好者都积极组织网上抗疫作品展览,帮助推动努力,以坚决赢得防疫和控制战争。例如,中国美术学院篆刻学院提名当代中青年篆刻师创作“抗击疫情、祝福中国”的主题,中国美术学院篆刻学院结合抗击疫情,确保——件抗疫情篆刻书法作品“回归工作、恢复生产”的网上展示。
"中国篆刻节的设立基本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社会环境."李罗建议,根据篆刻的特点,可以从京、沪、杭、宁、Xi等历史文化名城入手,共同探讨篆刻节的纪念内容和形式,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篆刻日”。同时,积极争取和团结海外华人组织和孔子学院的支持和参与,增强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5月23日,李罗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他还建议尽快抢救、保护和收藏老年艺术家的作品和收藏品。
她指出,我国有100多位85岁以上的杰出艺术家,他们已经进入暮年。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杰出艺术家。他们也是新中国成就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他们有深厚的学术知识,杰出的艺术和杰出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和收藏品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
李罗认为,他们热爱祖国,不想出售他们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也不想把它们留给或出售给不理解其含义的后代。他们渴望向国家捐款。他们希望他们的艺术生活有一个合理的延续。因此,迫切需要一项由国家当局制定的政策,以使他们的作品和收藏品得到适当的接受,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终生坚持艺术的肯定。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