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收藏国际藏品,不能等待“天上掉馅饼”
时间:2020-03-2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1971年,步兵与鸟(油画)146厘米×114厘米
巴勃罗·毕加索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捐赠
国际收藏收藏迫不及待“馅饼从天上掉下”——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从苏轼《潇湘竹石图卷》、齐白石《红衣牛背雨丝丝》、吴冠中《都市之夜》到毕加索《带鸟的步兵》、李奇登斯坦《柠檬立体静物》、霍克尼:画中人《横渡大西洋》.新年伊始,“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进贡——”就利用展厅的整个空间,展示了700多位艺术家从古至今的900多件艺术精品(套),连接了中国和西方。这些作品选自1200多名捐赠者捐赠的30000多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和篆刻、民间工艺美术、摄影、综合类(水彩/粉、漫画书、漫画、年画等)9个部分。它们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美术馆的收藏结构和体系,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到现代绘画的历史,以及欧美现代艺术史的演变。其中,国际美术组展出了萨尔瓦多·达利、凯尔·科尔维兹和工藤北斋等艺术家的杰作,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并描绘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欧美现代艺术史的国际维度。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美术馆先后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和展示了这些作品。
中国美术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收集国际艺术品。包括路德维希和他的妻子刘询、王琦、吴必端和李平凡在内的许多国内外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慷慨捐赠,构成了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收藏的基础。国际收藏的收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坐在家里等待“天上掉馅饼”。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的年度收藏基金非常有限,购买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非常困难。也许一幅画都买不到。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收集工作?中国美术馆选择主动举办国际交流和展览,实现双赢。
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规划了“收藏激活”系列、捐赠收藏系列、国际交流系列等新的展示模式。如“——中国与西方的司徒安雕塑与绘画展”、“雕塑符号与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瓦伦丁·西多罗夫和安德烈·卡瓦利教堂艺术展”、“梅梅和——中国美术馆收藏国际艺术展”和“法国艺术研究院不朽遗产——雕塑院士作品展”等。都引发了专业人士和艺术爱好者的参观潮。“这些展览离不开募捐。在让中国人民感受国际艺术魅力的同时,他们也可以鼓励国际艺术家捐赠他们的作品。通过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我们为艺术家举办展览,让他们了解中国、中国美术馆以及中国艺术文化界对他们的了解。展览过程加深了双方的感情。他们将更愿意向中国捐赠他们的作品。"
通过展览,吴为山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建立了无数深厚的友谊。其中,在中国美术馆和法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法国艺术研究院院士作品不朽遗产——邀请展”之后,法国院士们深深感受到了与中国在艺术领域的相互交流和共鸣,因此每位院士都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在第二届“法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士不朽遗产——作品展”中,雕塑院士们被中国美术馆的真诚和尊重所感动,原来每人捐赠一件作品的计划增加到每人三件。“通过这两次展览的捐赠,我们比较完整地收集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法国艺术学者的作品。这是一件非常困难和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国际捐赠是通过国际交流展览获得的。”此外,为德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科赫·罗惠、俄罗斯艺术家协会两届主席瓦伦丁·西多罗夫和安德烈·卡瓦里·丘克举办的展览也接受了艺术家后代或他们自己的捐赠,一举两得,丰富了中国美术馆的国际艺术收藏,见证了文化艺术交流的成就。
成功的结果往往伴随着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关于中国美术馆接受国际捐赠面临的实际问题,吴为山主张“我们必须这样做”:“中国美术馆不如卢浮宫和大都会博物馆出名,接受捐赠的吸引力不大。让全世界的艺术家了解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家、理论家和观众的关心和关心,以及中国有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有赖于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因此,我们的专家应该走向国际,积极访问、交流和沟通。”2017年吴为山访问白俄罗斯时,发现了一大批著名雕塑家谢尔盖·塞利哈诺夫(Sergei Selikhanov)的作品,他在20世纪50年代访问过中国,创作了巴金、齐白石等一批中国文化名人的雕塑图像。在现场,吴为山和他的孙子康斯坦丁——现任白俄罗斯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向中国美术馆发出了展览邀请。后来,他的孙子康斯坦丁将中国美术馆为两位雕塑家举办的“雕塑标志与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塞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塞利哈诺夫雕塑展”的全部作品捐赠给中国。另一个例子是,许多法国出生的中国著名艺术家熊秉明的重要作品都在法国和吴为山。通过与妻子陆炳安的多次交流,他们为熊秉明先生举办了展览、撰写评论文章和研讨会。最后,基于陆炳安将熊秉明的作品“送回家”的雄心,也由于熊秉明与吴为山的个人友谊和相同的艺术爱好,熊秉明通过捐赠将近200件作品送还祖国怀抱。2018年,吴为山和他的同事专程去法国挑选捐赠的作品。在此期间,他仍然被一个感人的故事所感动。在他熊秉明的家中,有一件朱图南为熊秉明雕塑题写的书法作品《题秉明雕塑老牛》,挂在墙上已有30年,至今仍未拆除。吴为山以中国美术馆人民的远见卓识,说服陆炳安捐赠这件作品,以保存真实的感情、经典和历史,使文化艺术的故事能够更完整地记录下来,呈现在祖国人民面前。”最后,陆炳安夫人热泪盈眶,毅然把它捐赠给了祖国。这些都是非常感人的地方。”吴为山说。
今天,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与国际社会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曾在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波兰、乌拉圭、立陶宛等国举办艺术交流展。它还建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论坛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由中国美术馆担任秘书处和秘书长。吴为山说:“我们应该主动走出去,争取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和与国际社会对话的大好时机,举办优秀的展览和收藏国际作品。还应该邀请外国大师来中国演讲和进行公共教育。向他们展示和交流中国的情感和未来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美术馆对捐赠作品档案的收集和研究仍在继续:“我们将系统地、学术地梳理21世纪以来典型的捐赠案例,如李平凡、吴必端、杨振宁等,并继续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我们还致力于编辑和出版一大系列图书《中国美术馆收藏大系》。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吴为山说。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