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打造产学研结合的艺术市场研究体系
时间:2020-03-26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记者: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太明朗。艺术市场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但也出现了一些更为良性的变化,如高价商品仍时有出现,越来越多的私人画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或参与其中。艺术市场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奈:艺术市场与经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是事实,但它不仅与经济,而且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例如,就国家政策而言,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很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投入进来。
对于目前的艺术市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不平衡”,比如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类型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失衡”是由“变化”造成的,它在新的框架下形成了一种“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不清楚的情况。客观市场不清楚,我们的主观认识也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加强调沟通和讨论,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甚至共同的讨论机制。
记者:你如何看待公众对艺术市场的参与?
奈: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艺术市场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典权,包括公共典权、私人典权和企业典权,主要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典权体系。第二是投资,即从艺术品销售中获利。由于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强劲的需求,它确实产生了很高的回报。第三是消费市场,这是我们最重视的,也是最常见的。文化艺术品的消费市场是一个公众可以参与、分享、服务更多人的生活、引导一种有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市场。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每个人都会有对美的渴望和选择。我认为未来会有其他市场存在,但它们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流。中国未来的艺术市场主要是消费市场。我们期望更多的人参与美容消费。
记者: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正逐步向市场研究拓展。你认为高校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奈:中国机构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高校不仅要创造好的艺术作品,还要服务于社会文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如何通过研究和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教育部还强调“生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以及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目前,许多外国高校比我们起步早,做得更好,也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希望从这些优秀的经验中学到很多东西,交流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也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实验室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社会与学校共建模式、开放合作机制、构建全球艺术市场研究体系。
(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