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博物馆:聆听草原文明的牧歌
时间:2020-03-26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提起鄂尔多斯,人们通常会想到富饶的煤矿和温暖的羊绒衫。殊不知,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迹。鄂尔多斯博物馆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继内蒙古博物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走近古老而神秘的萨拉乌苏文化,欣赏独具风格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体验丰富多彩的蒙古民俗。
萨拉乌苏在海外很有名。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市中心,矗立着一座棕红色的岩石状建筑,这就是鄂尔多斯博物馆。该建筑由美籍华人马设计,以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红砂岩为原型,象征着鄂尔多斯人的坚韧。
鄂尔多斯博物馆成立于1963年,名为伊克扎奥遗产工作站。该建筑建于2006年,并于2012年5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有7个专业展厅。馆藏文物(套)18681件,其中珍贵文物(套)936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农耕游牧·碰撞交融——鄂尔多斯古代史陈列》 《鄂尔多斯古生物化石展》 《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 《百年光影·见证鄂尔多斯——城市记忆珍藏展》,充分展示了鄂尔多斯的历史和文化。
进入鄂尔多斯古代史展示区,我们首先看到了一组石器和古人类化石,它们都是在乌审旗萨拉乌苏遗址出土的,是鄂尔多斯地区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迹。在鄂尔多斯齿中,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金日在萨拉乌苏山谷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和一个婴儿门牙化石。该化石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具人类化石,出土位置和地层记录准确,使萨拉乌苏闻名于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研人员在萨拉乌苏遗址发掘了更多的化石。展厅展出的“河套人”头骨化石是1956年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发现的,还有一根股骨。研究表明,河套人生活在14万至7万年前的中晚更新世,他们的身体特征属于晚期智人。相关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探讨亚洲古代人的进化过程和中国乃至东亚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除人类化石外,萨拉乌苏还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动物化石,包括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统称为"萨拉乌苏动物群"。陈列柜中的河套角鹿、王水牛和毛犀化石是萨拉乌苏动物群的重要代表。“古生物化石陈列馆里有一具多毛犀牛化石骨架,95%以上完整,可以说是我们博物馆的珍品之一。”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甄介绍。
青铜文化是独特的
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中,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与常见的中原青铜器大不相同,具有丰富的草原文化特征。“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出土了大量带有动物纹饰的青铜和金银制品。因为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典型的是在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根据考古界的命名惯例,它们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甄子明说道。
中原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而鄂尔多斯青铜器都是便于携带的小型实用器具,通常采用动物造型或图案,根据用途大致可分为兵器、装饰品、生活用具和车马。鄂尔多斯博物馆展示了各种鄂尔多斯青铜器,包括青铜刀、青铜剑、带扣、品牌装饰品、钩子、青铜钟、青铜镀金(炊具)等。
匕首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具特色的工具之一。它明显比中原的青铜剑短,适合贴身战斗,体现了游牧民族的勇敢和凶残精神。“我们博物馆收藏的钟形曲柄青铜匕首颜色鲜艳,形状规则。钟头里的铜球状况良好。摇动时它仍能发出悦耳的铃声。这是一件稀世珍宝。”甄志明说,在各类短剑中,钟形短剑是最早的一种,数量相对较少。钟头具有装饰、鸣钟、祭祀器皿等功能。此后,环首、兽首等剑首主要是装饰功能。
展厅中央的展示柜上一顶精致的鹰形金冠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它由两部分组成:金冠和金冠带。上冠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鹰,它的脚踩在一个刻有狼咬羊的半球上。下冠带由老虎、马、羊和绳子的浮雕图案组成。金冠反映了鹰对草原的看法,在那里老虎和狼咬马和羊和丛林法则,生动的形状和精湛的工艺。甄志明告诉记者,这顶金冠是1972年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库布齐沙漠发现的。专家证实它是战国时期北方民族部落首领的头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套“虎冠”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原件现在藏在内蒙古博物馆。
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的一套匈奴贵族女性黄金首饰,材料珍贵,制作精美。它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反映了当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这套珠宝由三部分组成:头饰、耳坠和吊坠。主要风格和贻贝镶嵌技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鹿纹金章具有典型的草原文化特征。吊坠上的琉璃珠和绿松石在中亚非常丰富。琥珀珠镶嵌、黄金包裹和珍珠镶嵌技术是古代波斯和地中海西方文化的特征。
游牧民族写传奇
鄂尔多斯位于蒙古高原和陕西高原的交界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一直是中原农耕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竞争的战略要地。秦汉和匈奴,隋唐和突厥,北宋和西夏,明朝和蒙古都在这里上演了战争与和平的传奇故事。
北宋时期,鄂尔多斯主要归西夏管辖,留下了大量藏在西夏坑中的宝物。鄂尔多斯博物馆展示了一批西夏文物,其中牡丹纹褐釉雕花梅花花瓶是一件珍品。这只瓷花瓶是浅棕黄色,带有棕色釉。牡丹和鹿的图案是用雕釉和露胎的方法雕刻出来的。这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特点。这是西夏文物中罕见的杰作,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及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出甄子明说道。
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打败西夏。从此,鄂尔多斯地区被打上了蒙古文化的烙印。后来,献给成吉思汗的八座白色房屋迁移到这里。人们称这个地区为“鄂尔多斯”(蒙古语意思是“众多的宫殿”)。位于博物馆三楼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梳理了这片土地上与蒙古族有关的800年历史,展示了蒙古族妇女的“头饰”、马鞍和酒壶等民族特征,讲述了成吉思汗祭祀和鄂尔多斯婚礼等独特的文化习俗。展厅内有一枚珍贵的银虎纽扣印章,这是清朝皇帝甘龙赠给伊克昭盟盟主的印章,见证了鄂尔多斯清廷实行的盟旗制度。
自2012年博物馆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博物馆接待了近300万游客,举办了“流动博物馆”、“我们的节日”、“小口译员培训”和“教育班”等活动,反响良好。最近,为了预防和控制新皇冠肺炎的流行,鄂尔多斯博物馆采取措施关闭博物馆,并在互联网上推出了四个虚拟展厅,如“800年老花灯”和“中国古代壁画展”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