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真实“流行生活”的网上素描——武汉艺术青年
时间:2020-03-2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他们用艺术来记录他们正在经历的“流行生活”。在武汉,那些生活在艺术中的年轻人在经历了恐惧和焦虑之后,把目光转向了日常生活,用艺术表达了他们最深的感受和思考。
这也是一种生态。在流行病的阴影下,一群年轻艺术家的真实状态是:平凡但有意义。
我们从众多年轻艺术家中挑选了三位普通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向武汉展示艺术的意义。
持续600天的艺术分享会
2月17日是陈组织的第600次网上艺术分享会。作为武汉一家艺术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她没有停留一天,即使是在疫情流行期间。"我必须每天分享它,也就是坚持一个习惯."陈没有想到,有一天,“坚持”会变得如此困难和有意义。
这是她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中断。只是在1月23日,她分享的是她欧洲之旅中的一张照片:一个烛台和几十支点燃的蜡烛,或者旺盛或者微弱。
"请在这里送上祝福和祈祷。"她写道。
用艺术作品减轻人们焦虑
陈在武汉创办了一所艺术教育机构,成立小组分享古典艺术作品,这原本是她的日常工作。这个小组的成员要么是文学青年,要么是他们学生的家长。
1月23日,她从欧洲回到上海。短暂停留后,她于1月28日返回武汉。陈发现,在她的“朴泰美”艺术分享小组,人们开始跑题。
“抱怨、发泄、散布各种消息也很多。人们似乎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和担忧。”陈不知道如何安慰自己来稳定大家的情绪,但她试着转移话题,至少让艺术分享。当人们最热烈地讨论时,她会突然打断:“让我们欣赏作品吧。”然后我很快发出了一堆关于作品的知识或讨论话题,这样这个小组的每个人都可以暂时忽略现实中的恐慌。
有机会了解和关爱这座城
1月30日,陈和他的朋友们分享了他的话:我只发现过去的城市的态度和状态是草率的,不安分的和单一的。这一次,事情变得复杂了。痛苦给了我们冷静下来治愈创伤和进入更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我们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关心和继续建设这座城市。她真的会变得更好。
她的朋友回答说。“三年半前,我从国外回到武汉,有很多地方我不适应。但在这次经历之后,看着一线医务人员和汉族人民的力量,我第一次发现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种热爱。”
布置作业为武汉加油
陈分享的并不都是大师作品。在2月2日的分享中,她分享的内容首先是一段“制作透明小脚”的短片。“做小脚”原本是她分配给参与的孩子们的一项任务,所以她也分享了一些孩子们的“作业”:一双硬纸板脚被附在透明的胶带轴上,上面写着“加油武汉”。胶带沿轴向向前滚动,带动脚向前摆动。
“孩子们在一起很好。”父母“安妮”评论道。
“当我看到武汉加油时,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下面写着“亲爱的刘玉”。
分享艺术的过程也是陈记录自己、自己的心态和疫情的过程。
“我不会刻意去计划,毕竟不是一个班。我经常想根据当天的心情或发生的事情突然分享一件作品。”陈对说:
例如,2月9日,她分享了美国各大医院设计的抗击艾滋病的海报。
2月13日,陈与分享了画家刘守祥的一组作品。这一天,刘守祥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月17日,陈迎来了艺术分享会第600天和第600天。“如果我过去有一个特殊时期或一个小型仪式来庆祝第100期、第200期和第500期。”陈·说:“但现在,对于600期,我没有仪式感。”
一个记录流行生活的网上展览:不要忘记和自己交谈
“记录下你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和情绪,别忘了和自己说话。”
卢娜,武汉一家艺术机构的馆长。她推出了一个以“流行日记”为内容的网上艺术展。截至2月25日,她已经收集了70多位年轻创作者的100多件作品。
寻找平台准备进行策展
在此之前,卢娜每天都有不同的声音,接收关于疾病的信息,并看到其他行业的人在为防疫工作。卢娜突然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困惑:艺术在这个时候能做什么?
她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郭成,他是网上艺术媒体“屏幕空间”的发起人之一。“在这段时间里,电子屏幕应该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最重要的媒介。”卢娜说这就是她选择“在屏幕之间”的原因。“屏幕空间”的自我介绍是:“一个艺术平台,致力于使用屏幕作为创作和展示的媒介,探索创造力和想象力之间的界限。”
支持大于阻力 用美去记录真实
卢娜最初的希望是:“恳求只是一个介绍,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记录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不要忘记和自己说话。”
有些人对她的想法表示不屑。“他们觉得此时仍有时间考虑这些事情。没有必要。”但是更积极的反馈,主要是年轻人,既有职业艺术家也有业余爱好者。在这些作品中,包括摄影、录像、数码绘画等。从艺术风格上看,当代艺术和意识流作品是主要作品,大部分创作者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
在卢娜收藏的作品中,有许多作品直接表现了战争和流行病的主题,如数码绘画《雷火集结》 《共同战疫》、运动图像《逆行者》等。但更多的是表达个人生活和心态的作品。这些作品并不沉重,但更为轻松幽默,突出了普通人在特殊日子里的生活状态。
“举国上下”最“在床上”使用大脑的日子。这是罗雨对他的静态图像作品的阐述。在这部作品中,一个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反映了创作者的自拍,屏幕的其他部分拼成了汉堡、炸鸡腿、火锅、泡茶.这部作品的名字是《每天坐在被窝里想的是》。
对卢娜来说,这些作品将在疫情爆发后离线展示。现在,她重拾了对艺术的信心:艺术至少可以用美来记录真理,也可以用真理来发现美。
一场改变教学方案的艺术课程:凝聚了自己所有灵感
作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曾华这段时间并不忙着创作。根据安排,曾华从2月17日开始给学生们上在线课。他的课程叫《实验影像创作课程》,非常实用。平时,他的课程需要使用实验室,“实验室里的一些设备,尤其是更专业的照明,是学生在家不可能拥有的。”
但是现在,他只能在微信群里教30多个学生这门课。“起初,需要用一种叫做学习通行证的软件来建立课程。后来,我预测在学期的同一时间,软件可能会因为流量过大而崩溃,所以我转到了微信。”曾华说。
在学生的作业计划中,当前的疫情必须是表达的主题之一,但有些学生的思维并不局限于疫情或特定的防疫,而是延伸到人们的精神和心理方面。
学生们的计划之一是并排放置温度计。每个温度计记录一天中感冒发烧时的体温。温度波动被用来拼出类似心电图的形状。
在解释计划时,学生说.每天都有各种流行病的消息围绕着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健康过于敏感,特别注意身体的变化,甚至普通的风寒感冒也会引起紧张和焦虑。对身体健康的密切观察反映了流行病期间的心理变化,表达了怀疑和焦虑的心情。”
曾华说,这种流行病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微妙的,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思维上:“毕竟,每个人都憋了这么久,写作实际上是一种缓解方式。”
事实上,曾华最喜欢的学生作业之一是“在人们的头上拼接经验条和血条或名字”。这篇作业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生存游戏的感觉”。我喜欢这种工作的原因是,曾华说:“可能是因为我做的事情没有刻意迎合流行情况,也没有太多关于我心理状态的描述。”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