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李秀同志”
时间:2020-03-2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同时,他的书法水平也很高。郭沫若的创作高峰出现在1949年以后。他为国家历史遗迹、工矿学校、各界人士和国内外朋友留下了许多作品。
有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郭沫若书法艺术的成熟期,他的个人风格更加浓厚,创作了许多诗歌。毛泽东的诗歌是郭沫若书法成熟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2019年12月,北京荣宝拍卖了郭沫若1967年创作的28页《行草毛主席诗词》(图1),包括《沁园春·长沙》 《菩萨蛮·黄鹤楼》等毛主席诗词。该地块拍卖价格达到4025万元。
在2013年《中国卫报》秋季拍摄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特别演出《刘秀集》中,郭沫若的《行书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专辑也发行了,并于28日开播。当时,它被评价为“极其罕见”,都是郭沫若在1967年制造的,售价为1426万元。两者应该是相同的工作。
郭沫若在1967年写了《行草毛主席诗词》《用知识》一书,1967年11月3日,李秀同志写了这本书。唐定。”我们想说的是这一见解背后的问题。
郭沫若,字唐定。李秀同志是谁?
2013年,该物品出现在《刘秀集》中。李秀是李煜秀。
余是郭沫若的妻子的妹妹,排行第七。那年,郭沫若和于立群在桂林遇见了她。郭淑英在《我的父亲郭沫若》写道:“在桂林,她(于立群)在难民中找到了逃离长沙大火的母亲岑云文和七姐李煜秀。两年后,她的母亲和父亲通过周叔叔把她的祖母送到了延安,那大概是1941年。七婶(于)首先加入了儿童剧团."
在这部作品的结尾,郭沫若还写道,“李秀同志的名字是根据《离骚》:‘恐怕这个名字不会成立’。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当军队来到桂林时,它被别人接管了。”因此,当郭沫若在桂林第一次见到于立群的七姐妹时,就给她取名为李秀,这有一个很好的寓意。
后来,于加入了儿童剧团。儿童歌舞团是在“七七”事变后,由上海东临清中学的一些学生组织的儿童歌唱队,后来发展起来的。由于战争,儿童剧团被郭沫若(时任第三文学艺术部主任)命令先撤至桂林。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桂林市儿童剧团的。1941年,一些成员被派往延安学习。于梨树是其中之一。1942年,儿童剧团被迫解散。
在郭沫若的《《行草毛主席诗词》》的结尾,还有这样一段话:
近年来,由于现代修正主义的出现,它简称为“修正”。因此,修订是恶意的,必须更改。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今天我要去拜访并展示主席的诗。李群同志建议:“可以换一个新的。”这非常合适。它意味着建造一棵树并取得新的成就。因为这个思想附言。郭沫若,1967年11月12日。
它谈到了李秀的访问。郭沫若用“主席的诗”献给它。此外,由于“修复词的恶意”,于立群建议将其改为“新的”。郭沫若也同意了。
1963年制作的行书、隶书竖轴(图二),也出现在《刘秀集》的专场演出中,也是郭沫若捐赠给秀的作品。它的内容是郭沫若1963年访问桂林时的一首诗。题词是:“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八日上午,题词献给李秀同志。遵循建立一群人的原则。郭沫若。”由此可见,郭家与余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