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
时间:2020-03-2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当代艺术结束了吗?
在国际上,现代主义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专注于探索艺术自身形式的规律。从那以后,艺术不断扩展并渗透到非艺术领域,并被概括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仅是艺术的终结,也是艺术的解放:生活就是艺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变成艺术,把自己变成艺术。它追溯到艺术的起源并再次阐明:生活是最重要的,没有艺术你就不能生活。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人,他的生活状况比他的“艺术作品”重要得多,因为“艺术作品”只是艺术家生活的副产品。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你是否是当代人。
艺术超越了艺术。经济、政治和文化一直是一个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有在政治和经济结构中考虑它们,才能清楚地看到文化的本质。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现。当代文明是以保护个人权益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对个人主体性的文化强调和对开放市场的经济强调是当代文明的基本范畴。
因此,除非当代文明已经走到尽头。
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特征是什么?
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明中国的当代艺术表达。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是前提,而中国的现状是生存状况。立场的迷失或偏离,生存境遇的逃离或粉饰,将使炫目时尚的艺术表达至少经不起质疑。然而,表达和审美特征总是与特定的问题共存。在表达过程中,有效的艺术表达自然会促进艺术语言的发展,体现特定的审美特征。
我不理解也不同意当代文明。我不是日常生活中当代人的“艺术家”。即使这种表达充满了情感魅力,并且使用了大量国际流行的媒体和方法,它也只是表面的。
在中国,有许多人自称为“当代艺术家”,也有许多人使用国际流行的媒体和方法。然而,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同当代文明,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现中把握当代文明的基本地位,这是很值得怀疑的。相反,修辞把鹿比作马,黑白颠倒……都缺乏时尚画皮下的现代性核心。看似完全不重要的基本立场实际上是最需要坚持的底线和路标。一旦失去或偏离了位置,所有的聪明都会变成花言巧语和诡计。
中国的“当代艺术”和西方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同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史,西方现当代艺术在经历了形式主义的蓬勃发展之后,对生活完全开放,中国当代艺术不可能从现代主义开始,以线性的方式有序前进。这是因为,一旦封闭的中国社会被打开,本应被吸收的当代文明成果也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让那个时间和地点的历史轮流重复是不现实的。面对社会领域的迫切需要,我们只能处理具体问题,并根据具体需要加以借鉴和创造。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主要是关注个体与生存状态的关系。当然,艺术语言的有效性必须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促进艺术语言的自然成长。
中国的“当代艺术”取得了什么成就,对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以1979年“明星美容展”为标志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前称为“新潮艺术”或“前卫艺术”)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非常清楚:在真理的基础上寻求自由。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色的艺术家从独立个体的角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并在舞会中贡献了一定的文化价值
“冷战”结束后,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多元文化主义”,以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这种国际艺术氛围中,一些中国艺术家站在“文化差异”的角度,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春联”,占据一席之地。在2000年后新的国际文化氛围中,一些中国艺术家站在“普世人性”的立场上,面对现实提出问题。他们在智慧、勇气和美感上的扩展是显著的。
资本在推动“当代艺术”中扮演什么角色?
资本是中性的,与资本有关系的个人有不同的欲望,这不应该归咎于资本。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由于其开拓性,在获得国际认可后才出口到国内市场。它们被国内艺术市场所接受,并继续得到推广。当文化价值转化为实际货币价格时,当代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资本运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没有资本和市场,当代艺术就无法普及。在这方面,资本非常重要。
许多艺术家在获得经济利益时偏离了他们的初衷,迎合市场,从独立走向阿谀奉承。当代艺术家通过关注现实问题来获得文化价值,一旦他们因为商业原因而不再关注现实问题,只是不断地复制原产品,随着现实情况的流动和变化,这些产品将失去其来源,成为文化化石,并将继续贬值。在2005年至2013年艺术市场的“八年黄金期”,这种逐渐衰落的轨迹非常明显。一些曾经关注现实问题、表现出色的艺术家已经完全消失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国内市场神话已经成为过去。
在保持和扩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艺术家对市场的奉承变得越来越明显和活跃,包括背离他们的初衷。这种行为应该是暂时有利可图的,但它也主动撤回自己的文化合法性。过度复制降低了作品的市场价格,但这是一个小问题,而位置的丢失或偏离是最尴尬和最激进的。这时,即使表情可能仍然精彩,它也不再能掩盖内心的崩溃。
你如何看待中国蓬勃发展的私人艺术画廊?
中国大多数当代艺术画廊都是私人投资。目前,艺术画廊缺乏详细的规格和基础支持。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过去40年相比,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私人画廊。投资者的个人兴趣和财务状况对博物馆的方向和具体项目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
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世界加工厂”式出口转变为刺激国内消费。当物质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中产阶级以上的中国人开始产生精神消费需求。
目前,新建的美术馆主要经营欧美发达国家的著名艺术家的展览,但他们轻视中国本土艺术。这种缺乏创意、耗资巨大的“看门人”式的方法无法持久。另一方面,名中年人在中国本土的艺术情境中屡屡做出名作,而年轻人则用装饰产品来粉饰现实。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在意识形态和美学上都缺乏创造性和惰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公众智慧和美感的不断提高,当代艺术不再是“先锋”。
根据文化产业政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艺术画廊。未来取决于政策、公众艺术需求和艺术界自身的努力。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后两个因素更重要。
因为:当代艺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促进当代文明,所以当代文明的价值在于探索真理和拓展自由的边界。直到2005年,中国几乎没有当代艺术画廊和画廊,但是热情的艺术家和感人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下一波艺术(或艺术运动)何时到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氛围的变化,中国当代艺术的老实践者失去了批判的勇气和更新美学的能力。信息和交通的便利使中国越来越国际化。艺术家旧有的生存体验、知识储备和审美素养都在加速和落后。一旦人们发现自己落后了,自信就会油然而生,判断的大门就会敞开。在当代艺术旗帜下的时尚艺术抓住机会走进房间,变得流行起来。今天,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会看到这种“伪当代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此外,这些产品的审美趣味是相似的:几何造型(极简主义美学)和高纯度颜色(波普艺术美学)。最常见的特征是:回避现实问题,粉饰生活困难,不挑剔。毕竟,——装饰品。近年来,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到了让人怀疑自己智商的地步。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种“伪当代艺术”的猖獗时期应该是两三年,直到每个人都从恶心到僵硬。在漫长的历史中,两三年只是一瞬间。这两三年也是先锋派艺术的缓冲期。对先锋派艺术感兴趣的人应该从时尚艺术中学习方法和审美趣味,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缓冲期何时会过去,先锋艺术(或艺术运动)的新浪潮何时会到来?
下一次艺术浪潮会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征?
精神追求应该是一致的:以追求和维护个人权益为原点。
审美趣味非常现代。审美趣味的创新是当代艺术的一面,非常重要。然而,一种特定的语言是由一个特定的概念驱动的,还是应该被实现为一个特定的人的特定概念?
作者简介:杜·,1978年生,现为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他强调在国际视野和当代文明的背景下评判中国当代艺术,并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定义文化。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