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艺术作为生活方式


    时间:2022-06-1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布里洛何姿

    艺术通常是指艺术品,所以艺术研究通常是指对艺术品的研究。比如艺术史是指艺术品的历史,艺术批评是指对艺术品的描述、解释和评价,艺术理论也是关于艺术品的理论。然而,“艺术”这个词可以与事物或物体联系起来成为艺术作品,也可以与人或主体联系起来成为艺术家。当然,艺术品和艺术家很可能是相互依存的。艺术品被认为是艺术家生产的东西,艺术家被认为是制作艺术品的人。于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在相互定义中陷入了循环论证,就像理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困难。但是,我想说的是,艺术家很可能比艺术作品更重要,我们有可能把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去实践,最终把人变成艺术家,而不是把东西变成艺术作品。

    先说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甚嚣尘上的“艺术终结论”。

    其实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艺术终结论”,其中以黑格尔的理论最为著名。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观念的感性显现。它是观念性艺术作品的精神内容,感性表现是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精神内容的物质媒介不是艺术,只是物件;没有物质媒介的精神内容不是艺术,而是哲学。随着思想的不断发展,最终会有非常丰富深刻的精神内容,以至于无法用任何物质媒介来表达。这时艺术的使命就完成了,哲学将取代艺术成为思想自我实现的主要形式。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是从他的哲学体系推导出来的,对艺术界影响不大。实际情况并不像黑格尔想象的那样。黑格尔发表《艺术终结论》时,艺术不仅没有终结,而且方兴未艾。而晚于黑格尔的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和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在绘画和音乐上感受到的危机,不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观察出来的。当德拉罗什第一次看到银摄影制作的照片时,他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已死。穆勒感叹,有了乐谱技术,音乐的可能性几乎被耗尽,音乐家再也无法创作出新鲜感十足的音乐作品。20世纪下半叶流行的“艺术结论”大多是从现实中观察出来的。正如“艺术终结论”的倡导者阿瑟丹托所宣称的那样,当他在1964年看到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在纽约Stable Gallery展出时,他意识到了艺术的终结。因为沃霍尔的盒子和杂货铺里的包装盒一模一样,说明一个东西之所以成为艺术品,根本原因不是这个东西本身,而是这个东西以外的东西。丹总结说,这种点石成金是理论上的解释。正是通过理论解释,沃霍尔的“盒子”变成了艺术作品,由于理论解释本身不是艺术,而是哲学,丹托和黑格尔一样,宣称艺术终结于哲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是艺术品的物件却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而点石成金的理论却依然无人问津。不久前,纽约佳士得以1.95亿美元的高价拍出了沃霍尔的《枪击玛丽莲》,而创下天价的作品只是丝网版画。

    事实上,丹托在阐述他的“艺术终结论”时,明显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他多次引用清远韦信禅师耳熟能详的禅语,认为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的区别,就如同“看山只是山”与“看山是山”的区别。禅宗的顿悟理论确实给了丹托一个重要的启示,但如果丹托真的能把禅宗精神进行到底,他或许会把理论重心从艺术作品转移到艺术家身上。丹爬到了山顶,但是他再也走不动了。丹陀最终没能刺破覆盖在艺术品上的窗户纸,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艺术品的拜物教阴影挥之不去。只要打破对艺术作品的拜物教,就有可能把关注的焦点从艺术作品转移到艺术家身上。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木头和石头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花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做成“艺术品”?苏格拉底的问题依然发人深省。然而,今天,人们面临着更尖锐的问题。即使我们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也不一定能保证我们创造的是艺术作品,因为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已经模糊了。尤其是在机械复制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艺术的独特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旦人工智能能够做出完美的艺术作品,艺术家手工作品的神话将会破灭。不幸的是,艺术的防线正被人工智能彻底攻破。

    然而,即使人工智能能创作出远超艺术家的作品,我也不认为艺术真的结束了。就像现代交通技术在克服距离上远远优于人类跑步一样,人类跑步并没有被取代。相反,人类跑步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意义:人类跑步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克服距离,而是为了锻炼和开发身体潜能。更重要的是,当人类摆脱了克服距离的目标后,很可能会跑得更快,体态更优美。

    艺术也是如此,机械复制取代的是知性的艺术作品,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活动的结果是双向的,既可以产生艺术作品,也可以产生艺术家。当艺术作品可以被机械复制时,艺术家就成为艺术活动的重要成果。这是我反复强调的。在今天,将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尤为重要。从美育的角度看,培养人才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目的。根据我的推测,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像一件“艺术品”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美,因为据说他有

    己就长得不太好看,而是具有明显风格的人,这种风格源自他的情感特质。人生在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活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样子。基于情感特质的艺术风格,没有高低,只有不同。理想的社会里生活着同样的不一样的人——同样的是境界,不同的是风格。只有将艺术作为生活方式来实践,人才可以保全做人的尊严,才不至于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