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激活审美 浸润无声——学校美育与乡村美育的链接


    时间:2022-05-0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当我们谈论农村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片人民纯洁、风俗习惯的土地。当前,"村庄"作为中国现代化斗争的广阔场域,已经形成了包含思维方式、实践行动和文化价值的内在话语叙事,呈现出乡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亮丽底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到全局和战略高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农村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有学者提出要重新寻求农村教育的真谛。其实,乡村教育的真正精神可以在乡村美育中发掘。通过乡村美育,可以为乡村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理想。借助农村美育,可以塑造农村思想文化体系,激活大众审美。依托乡村美育,可以坚定文化自信,铸造民族灵魂。

    面对农村美育的多重困境。

    目前,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美育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导致农村美育发展困难。原因大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

    在思想层面,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功利语境中被边缘化。农村学校和学生家长往往把美育当成“副科”。因为长期不作为考试科目,所以相关科目在概念上不会引起重视。

    在实施层面,随着生源锐减和学校合并现象的出现,农村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体系。虽然随着农村扶贫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农村学校的网络、电视也基本到位,但美育资源的投入仍然不足,不能满足农村学校美育的需求。

    在美育教师层面,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匮乏。突出的问题是受人事编制和地区就业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入口不畅,缺乏专业的美育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其他课程老师那里兼职。美育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停留在初级阶段。以上因素制约了农村美育的发展。

    探索农村美育新模式

    学校美育承担着“以德育人”的时代重任,农村美育是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当下,现代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我们又该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今天的乡村振兴又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形”,铸造自己内心的“魂”?美育的帮助大有可为。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美育的困境,探索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农村美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部门“美育渗透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设立了高校和农村中小学,对美育进行精准帮扶,完善了农村美育人才帮扶体系。引导艺术院校师生强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在专业课程中合理增加农村美育内容,组织师生到农村学习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结对支持浙江省开化县七溪镇中心学校和富阳市湖源乡中心小学两所农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坚持“一校一

    在新的背景下,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平衡城乡美育资源的差异,打通农村美育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必将是未来农村美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也是解决目前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专业美术老师的线上教学,让孩子在“云端”遇见美。中国美术学院“乡村艺术课程”互联网美育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现有优质美育课程资源,建立了公益性的乡村美育课程资源库,为6个省份的2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了中国传统书画课程、中国传统艺术收藏课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践行“线上线下”艺术教育新模式。通过线上专业老师与线下老师的联动,直播录制线上艺术课程,开展“双师课堂”美育,打破美育的地域局限,通过美育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激活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民族灵魂。

    加强农村高校美育大有可为。

    高校在美育的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之间有着桥梁般的力量。构建共建共享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高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强化美育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意识。全程联动美育服务

    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完善保障设施和打造工作队伍,营造共享育人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提升青年大学生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自觉意识。

    要结合国家系列政策和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建立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服务机制和实践行动机制,保障高校美育服务乡村的规范发展。一方面是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服务机制,另一方面是完善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行动机制。

    提升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体能力,打造美育资源共享平台,助力乡村“活化传承”。创设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平台,推进美育服务模式。

    蔡元培明确了美育改良社会的功能,并将美育的范围定义到全中国与全体国民,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吾国古代礼、乐并重,当知乐与道德大有关系,盖乐者,所谓美的教育也”。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文末写道:“人类生命的特殊,更有一点,则于美的领略欣赏。盖饮食而知其味,唯人为能尔。吾人生活中处处有美不美的问题,不徒苟求生活而已焉。社会建设于此宜有讲求,然不另立一则者,以美育可并括于教育也。”两者不谋而合,这是前辈对美育助力乡村建设的探索,而立足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现实环境中,打通美育助力、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同样有着特别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追寻和探索。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