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麦田里,长出一座“博物馆”
时间:2022-05-0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麦田里的展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郑州,“唯河南幻剧之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庞大的公园大门紧闭。
最近,在空荡荡的幻城里,安静的麦田上长出了一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被称为“麦田里的博物馆”,由河南省博物馆牵头,联合河南省12家博物馆。共有39件文物复制品入选展览。展览分为“礼乐之城”、“鼎立”、“延续”三个章节。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从春秋到宋元,这次展览展出的展品跨越了几千年。
其中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有“中国第一笛”的美誉。商代晚期有一尊“福豪”猫头鹰雕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鸟形酒像,是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有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有商代早期的“凌渡方鼎”,是已知最早、体积最大、铸造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它不仅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原文明起源的象征。唐代有《武曌金简》,其中有许多武则天创造的人物,被称为现存唯一属于武则天的文物。还有北宋的“汝窑天蓝釉刻鹅颈瓶”,在汝窑传世品中堪称前无古人。它被誉为稀世珍宝,独一无二.
为什么要把“博物馆”放在麦田里进行这样的专题展览?
主办方称,“黄河孕育生机,文物反映历史,麦穗继续繁盛。在中原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特意将黄河文化孕育的文物放入麦田,试图展现土地与传承,小麦与文明,历史与我们。同时,也希望大众能从展览中领略到这片土地的礼仪之邦的魅力、立足中原的勇气和无穷的生命力。”
筹划已久的“麦田博物馆”如期到位。目前只有疫情阴云散去,公园重新开放的那一天,才是迎客的时候。那一天,要么麦子长满了,要么麦田一片金黄。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