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的青年策展人
时间:2022-05-0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作者策划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支持计划”展览现场入选项目:不负青山3354中国美术馆收藏建设美丽中国主题展。
成长为策展人
中国美术馆虽然有近60年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引入现代意义上的策展人工作机制,更缺乏现代美术馆的策展理念,实际上只有近20年才有意识地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策展实践。这种转变的重要契机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到美术馆工作。正是这些年轻的学者在展览、收藏和研究工作中转型为策展人,促进了美术馆展览和其他工作的专业化。与此同时,随着策展人概念的引入和快速发展,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都在加强策展意识。比如2002年,广东美术馆主办并策划了首届“广州三年展”,使得在美术馆领域设立策展机制的共识深入人心。熟悉美术馆领域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美术馆一般都很年轻,而且大多是活跃在这个行业的年轻人。
由于中国美术馆的发展,许多加入中国美术馆的年轻学者被培养成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策展人,并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研究、收藏、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美术馆没有设立独立的策展人岗位,但具体展览项目的实施处处凸显策展属性,如学术邀请系列展、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藏品激活系列展等。遗嘱执行人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策展人。
一般来说,美术馆会根据年轻策展人的学术背景分配不同的展览项目,这不仅有利于展览项目的实施,还能促进其学术研究的收获。根据展览的内容,美术馆内的展览可分为专题性和主题性综合展览,以及捐赠、总结、回顾的重要艺术家个人展览。其中,专题展览内涵非常丰富,更强调宏大叙事的政治性和历史性,需要使用大量重要的馆藏资源。要求策展人对中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以及代表作品非常熟悉。特展更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要求策展人具有问题意识,对展览的整体逻辑结构和艺术史的叙事有宏观把握,能够提出真实的、好的问题,这对艺术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艺术家重要个展主要是对中国艺术有重要贡献、产生重要影响、取得重要成就的艺术家举办的展览,倾向于梳理其各个时期的创作和艺术思想,注重从通过个案丰富整个艺术史研究的角度进行策展。
策展人的基本素质
有艺术史知识。策展工作是基于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知识。需要非常熟悉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有丰富多样的视觉和思想体验。我熟悉的很多策展人都是艺术史专业人士。固化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可视化,还可以通过一个图像谱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呈现,从而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后者更多。策展人要关注中外美术史研究的新成果,可以为我们在展览主题的设置和策划上提供很多帮助,可以把握热点,策划广受关注的优秀展览项目。事实上,很多好的展览都需要策展人进行长期的研究和积累,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要多看展览,关注相关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策展人要积累更丰富的视觉经验,去我们熟悉的公共和私人美术馆,去收藏古代艺术品的博物馆,去展示当代艺术的画廊,去基金会等机构,去各种实验空间和另类空间看展览;另外,你应该去国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看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展览。通过观看它们,你可以建立一个宏大的视觉和图像系统,这样你策划的主题就可以获得一个广阔的、全球性的艺术史空间维度。在此,作为青年策展人,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展览资源的有限性,珍惜这些宝贵的社会文化资源,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家、民族、历史仔细推敲、挑选好的作品,准确、深入地切入展览主题。
写好展览文字。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厅中的作品,策展人有必要撰写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章,并撰写简明的展览序言、章节开篇语和作品介绍。一般来说,展览的前言会指出策展的缘由和初衷,说明展览的价值和意义,介绍展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以及致谢信息。写好展览的序言非常重要,这是观众对展览有一个大致了解的主要渠道。一般来说,为了让观众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展览会按照不同的逻辑分为若干章节,每一章节的开头文字都是观众进一步理解展览的基础。同时,要尽可能为观众提供展览作品的说明文字,尤其是历史类、主题类的展览项目。需要提供准确的作品介绍文字,至少要提供一些重点作品的说明。
编辑展览目录。展览时间有限,展览目录可以帮助不能来到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也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文献。一般来说,展览目录最好在展览开始后编辑,这样可以收录更多。
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展览图录除了收录展览作品的图片、作品信息,以及展厅中出现的文字以外,还可以撰写并编入更多的专题研究文章,收录展览开幕活动、学术活动的照片和纪要,收录展览现场和一些相关展览的评论文章,力图为读者提供关于展览的全面的资料。展览图录的文字可以是中英文对译,这样能让其获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同样,展览图录的设计和印制也要追求高品质呈现。追求准确,注重价值和意义
青年策展人的优势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多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参观展览、听学术讲座、阅读、写作,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相较而言,青年策展人在知识维度上会更有开拓性,会对新的艺术现象和潮流更敏感,这些品质都十分可贵。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既要注重对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研究和展示,但美术馆更要面向未来,青年策展人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策展,推出更多好艺术家和好作品,尤其是要为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构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因此,在策展上,要选择更合适的展览方式,而不是追求新奇。的确,很多展览项目风靡一时,但徒有其表,内在精神性匮乏。美术馆面对的观众是非常多元的,作为策展人更要兼顾展览、研究和公教活动的结合,在展览策划时要制定公教活动的方案。我不太主张简单的、局部的互动,而是要把经费用在刀刃上,要构建一种贴近展览主题的氛围,这是一个大的、整体的视觉空间的互动。关于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潮流,我们也要保持冷静的思考,要能辨析出其核心的有思想深度的内容,为我所用。策展要追求准确、朴素,积极寻找有思想价值的主题,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将有限的展览资源用于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展览策划。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