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湘军”: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一支劲旅
时间:2022-05-06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去年和今年春天,湖南版画界成绩斐然。在国家艺术基金(面上项目)2022项资助项目名单中,国家艺术创作版画项目13项,湖南省3项。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湖南省共有11件作品入选,其中版画5件。不仅如此,近年来,湖南版画在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大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学术、权威展览上成绩斐然。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和重大历史艺术创作项目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湖南版画从沉寂中觉醒,逐渐形成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级艺术群体,成为当代中国版画艺术的一支强大力量。
版画人才接力带动青年版画家异军突起
湖南版画产业的异军突起,与近十年来湖南版画人才的聚集和地方高校版画教育的兴起密不可分。本世纪初的湖南版画界,虽有吴、萧杰然、李、傅振鑫、涂、陈白水、刘庆明等前辈,也有风华正茂的徐旭、颜心元、洪涛、李秋月、黄元强、吴凡、何润成等,但并没有“几把枪”。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美院赴湘留学的罗湘科、罗,以及各大美术院校毕业的、王奎勇、温慕江、小李、王平、赵鑫、雷春明、等先后进入湖南高校任教,壮大了湖南版画的实力。与此同时,邓当雄、李锐、陈等本土版画家迅速崛起,以、为代表的常宁版画群体蒸蒸日上,湖南版画布局基本形成。
2001年,湘潭师范学院美术系在美术专业设置了版画方向,开启了湖南高校版画教育的先河。随后,长沙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南大学等高校陆续将版画纳入本科或研究生教学。高校版画教育不仅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也促进了湖南版画力量的集体成长。目前,湖南高校版画教育依托湖南版画人才矩阵,形成了以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南大学为地标的整体格局,辐射湖南省内大部分高校。以温木江、王奎勇、为代表的湖南科技大学注重版画语言的个性化探索和版画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了肖福平、刘、贾永展、宋立增、刘等青年人才。在罗湘科、刘晶的带领下,长沙师范学院以“新美育”理念为指导,建成了集创作、教学、展览、交流、收藏为一体的潇湘国际版画艺术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国际艺术家来访中心,培养了陈嘉迪、谭薇、鲁聪、张新野、陈赤航、戴振华、张慧玲等一大批90后。中南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陆羽为核心,注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加强数字技术与综合材料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一套重大题材综合材料版画创作的方法体系,培养了李嘉玲、李儒、阿末江吐尔孙、刘亚勋、王心静、陆、陆婷、等新锐版画家。湘南大学聚集了萧石川、刘、任等湖南高校“二代版”,力图打造湖南版画群体和高校版画教育的新地标,未来可期。
多元化语言探索与主流价值观凸显
湖南版画群体具有很强的语言辨识度,学术版画语言、民间版画语言、跨界艺术创作思维的多维融合成为湖南版画的显著特色。其中,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和美好生活的主题创作成为湖南版画的精神基调。以入选湖南省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五幅版画作品为例,其创作语言既有传统的回归,也有本体的突破。既有忠实的媒体扩张,也有跨界的语义转换。在表现题材上,既有传统优秀文化的直接呈现,也有红色题材的形象演绎;既有开放性的情感宣泄,也有隐喻性的情感转化,展现了湖南版画多元化的探索与实践。
何三清水印版画《非山非水之案山》将中国传统山水画题材与明式家具形态相结合,以桌案形态与山水形态的混搭,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奇异空间。象征性的“山”与现实的“案”形成鲜明对比,抽象与具体交织,水印木刻技法运用得当,表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焦虑。林俊的《见证——速度》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百年历史。作者使用简单的黑白木刻语言,刀法组织密集,层次分明,构图有节奏。语言形式与主题完美结合,仿佛能从画面中听到火车汽笛声和时空的回声。陆婷的《红色记忆插图》作为一部革命题材创作,用单一的基调和模糊的意象进行历史叙事表达,诠释了记忆从清晰到模糊的发展规律,表现了作者对“记忆”的深切关怀。该作品是一幅彩色版画,利用电脑软件制作大量场景和人物,弱化个体形象和细节,强化群体意识和氛围渲染,在新旧媒体融合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义。胡小霞的家园从俯瞰的角度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呈现出现代城市中少有的拥有——个阳光、阴影和错落的静谧建筑。钢筋水泥,无树无风,鳞次栉比的屋顶围绕画面延伸。屋檐下是一幅繁华的世俗生活画卷,也是作者灵魂追求宁静的写照。木刻的语言消耗了钢筋混凝土的硬度,使画面产生一种静态的、永恒的美,也传达了建筑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价值。103010是苏迎春在布鲁塞尔参加庆祝中国艺术年的项目《请留在我的记录里》创作后,在皇家广场即兴创作的作品。作品用刀把周围的气息、声音、味道雕刻在木板上,没有规则和边界的限制,只有纯粹的情感表达。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杂乱的线条,也许还可以看到很多意象,让人感受到“我思故我在”的精神体验。是在版画思维下,探索感官体验和当代语境的创新作品。
群体担当营造良好的版画生态
集团的崛起需要传统的延续和历史的担当,需要长远的意识、人才的聚集和创新。
作成果、教育培养、专业展览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良好的艺术生态圈。湖南版画的发展虽然并非一路高歌猛进,但也有辉煌的过往,比如立交桥版画展、湖南青年版画展等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罗湘科、卢雨、文牧江这几位当下湖南版画的领军人物,正是继承了湖南版画前辈的优良传统,在不断进行创作实践的同时,扛起了湖南版画群体崛起的大旗。在湖南版画发展的人才聚集、高校版画教育、专业展览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整体构架,推动湖南版画艺术的整体发展。 罗湘科近年创作的《呼吸》系列、《每天——表情正在被虚化》系列、《黑·河》系列、《芰语》系列,以艺术家的敏锐眼光,熟练地驾驭着版画语言中的各种元素,在微妙而细腻的变化中展示着敏捷的“精神质感”。罗湘科思想的刀锋,契合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他将其锋利的刀刃直抵现代人的精神深层之睿性,渐变成为艺术当代中另一种崭新的样式。正处于版画创作丰收期的卢雨,近年来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广受关注,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项项目”的《秦王扫六合》,到2016年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蒙恬屯边》,再到被列入“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的美术作品《峥嵘岁月——延安的记忆》(沁园春·雪)、2021年“‘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精品美术创作工程”的《青藏铁路》,以及最近入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洋务运动》,卢雨对宏大历史主题的深刻探究,既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关切,也有塑造时代精神的高度自觉。文牧江近年来创作的《微笑报告》《世相》《镜像》《意象》等多个系列作品,在对版画本体语言执着探索的同时,致力于非习惯性版画技法语言的拓展,其作品从“新乡土”表现转换到对于生存状态的关注,从群体性图像表达回归到对个体图式的精神剖析。
湖南版画在湖南省美协版画艺委会的领导下,注重谋划湖南版画的整体布局,形成了以长沙、湘潭、岳阳、郴州、株洲等多个版画聚落,以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师范学院、湘南学院、中南大学等高校组成了湖南高校版画教育阵图。近年来还从各高校引进了龙凯、王维荣、陈叶、卿玉剑、周婷、唐景徽等青年版画人才,举办了潇湘国际版画展、首届国际数字版画艺术大展、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当代艺术与版画创作研究人才培养项目”结项汇报展等重要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届“英国木版奖”评选中,湖南省有7项获奖(含提名奖4项),多幅版画被大英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国际知名博物馆收藏,并获“曼谷国际版画三年展”“塞克勒兰国际版画三年展”大奖等国际奖项。同时,长沙师范学院的国际版画艺术家驻访项目邀请到来自英、美、法、瑞、韩等国的版画家前来教学、创作、交流近30人次,给湖南带来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经过几代版画人的坚守和努力,湖南版画逐渐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态,成为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版图中的重要阵地。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南版画群体通过积极组织主题创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举办高质量版画展览、推进青年人才梯队培养,一定能守正创新,彰显更为深远的当代版画价值。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