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单霁翔等撰文悼念百岁文物专家谢辰生
时间:2022-05-0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谢辰生(左)和单霁翔(右)周高亮摄
著名文物专家、原文化部文物管理局顾问、国家文物局退休干部谢辰生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岁。范金石、单霁翔等文博界专家学者这两天纷纷撰文。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范金石回忆说,谢老长期关注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管理,与我的前辈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因为工作关系,听说过谢老的名字,80年代才认识谢老。对于谢老对敦煌石窟保护的关心和支持,我深有同感。”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中,是谢老的建议“敦煌壁画等稀世珍品,极易损坏,不能作为一般的旅游开放点,必须严格控制参观人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范金石坦言,这个文件对我的教育很深,每当我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这个文件和谢老的良苦用心。2014年,谢老从网上得知敦煌莫高窟可能是某旅游投资公司开发的时候,马上亲自打电话给我,询问详情,并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谢老对我的教诲和对敦煌石窟的关心,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支持。
范金石还表示,最令人敬佩的是谢老献身文物事业的精神和品格。谢老带病工作几十年,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病魔,不顾风浪,不顾冷嘲热讽,始终是一名不屈不挠的文物卫士,始终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勇敢捍卫祖国文物安全。每当文物遭到破坏或丢失,有关部门和个人无能为力时,他总是不顾个人得失,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反映真实情况,尽力说明利弊,帮助国家做出正确决策。正是他的论点,捍卫了北京大量四合院、北京电影制片厂旧址、南京老南、天津第五大道小洋楼、常州金源、虎门靖远堡等北京重要文物的安全,也挽救了青铜器、瓷器等许多珍贵文物免遭走私外流。他为国家文物事业无私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眼里,谢老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专家学者,是文化遗产领域令人尊敬的前辈和老师。70多年来,谢老始终高举文物保护大旗,锲而不舍,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文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谢老的离去是文物博物馆的巨大损失。他说,70多年来,谢老一以贯之,以保护文物为生命。进入80岁,尽管身患重病,健康每况愈下,他仍然为文物保护而呐喊。10年来,因为身体原因,他很少去各地旅游,但对各地的文物保护还是了如指掌。“每次我去看望老人,他都不停地诉说、呼吁、询问。中国文物学会的同仁们每年都会聚在一起为谢老祝寿,聆听他的指导和期望。这几年来,他的身体一直在倒时差,一直让人担心,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给谢老过一百岁生日,因为他是中国文物的骄傲,谢老不老。”
他认为,今天纪念谢老最重要的方式是重温谢老的系列学术著作,深入了解谢老的学术思想和人生追求。单霁翔推荐的两本书是《谢辰生文博文集》和《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
《103010》一书是他对文物事业发展的理论贡献和智慧结晶的集合。本书第《谢辰生文博文集》篇以开阔的视野和平实的论述,系统地阐述了中外文物保护、研究和发展的历史,首次系统而明确地阐述了“文物”的定义。这些观点在今天,很多仍然是有价值的,可以称之为经典;《003010》这篇文章,聚合了谢老几十年的文物经验和研究成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00301《关于文物保护与研究历史发展的基本认识》10301《新中国文物保护五十年》系列章节,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论述。既有对文物保护共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有对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等个性问题的积极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理与实践相统一,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充分表达见解。
103010提供文物保护宏观政策建议,以及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建议。有对不足和倒退的批评,也有对科学决策的赞扬和鼓励。一篇犀利的文章,一句肺腑之言,字里行间浸透着谢老对文物工作的炽热感情和对文物保护的远见卓识。
据报道,根据谢辰生的遗愿和他家人的意见,所有的葬礼都很简单。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