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艺术院校:选才“以人为本” 育人“因材施教”


    时间:2022-04-1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高校艺术专业考试是高校艺术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向文化艺术领域输送高素质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渠道,去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专业招生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103010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体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指示精神。

    如何完善选拔、招生、录取机制,实现科学的人才选拔,规划高校艺术专业考试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布局,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选拔”和“教育”是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两面,形成双向反馈关系。人才选拔的教育基础来自美育。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还是中等教育阶段的艺术通识教育,都是激发和挖掘艺术人才的基石。艺术高等教育培养输出的人才,除了一部分进入文化艺术领域从事艺术创作和管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反哺基础教育,承担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相应的社会责任。

    笔者根据多年的专业招生和教育经验,以及对北京电影学院办学特色和人才战略的理解和思考,将艺术高等教育中的“人才选拔与教育”概括为:人才选拔是“以人为本,面向所有人”;育人“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选才要“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人才选拔的标准应该建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上。比如影视创意类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创意型人才,那么审美识别、观察现实的能力、理解表达的能力就会成为选拔的重要标准。但这种选拔并不总能由传统的以学科定位和知识考察为指标体系的高考来完成。

    艺术专业人才选拔机制是基于艺术教育内涵发展的总体要求。艺术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应该回归到艺术与人的关系上来。以前一些舆论有偏见,对艺术类专业的考试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刻板印象。其实艺考不应该是“次优”,不是学习的捷径,而是丰富的积累,因人而异。艺考选拔人才不应该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应该是“发挥才能”。

    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共同目标应该是既有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创新能力,又有审慎务实的艺术表达能力的人才。以笔者所在的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电影戏剧、电影创作策划的校考为例,我们招聘创作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基础考察是基于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首先通过初审初步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通过复试对创作能力或表达能力进行复试;然后整合前两轮考察的维度,叠加第三轮面对面问答进行深度测评,从而对候选人进行整体筛选。无论创意型人才、研究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入校后都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定制”。这种专业评估机制是逐步形成的基础

    “因材施教”是艺术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基于教学和创造性(社会)实践的双轨教育目标。笔者认为,艺术专业人才,尤其是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核心在于沟通与互动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创作合作者)之间、自我审视与他人审视之间、跨学科与跨文化之间、智力输入与审美输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只有构建这种互动关系场,才能真正打通培养创作型人才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沟通与互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电影编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专业化、精细化和精准化。但这样的人才定位,使得艺术院校的影视创作专业招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完善的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

    同时,在当前影视艺术教育的教育体系中,“因材施教”的目标取向需要“因材施教”的创新思维来支撑。现在我们在讨论影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时,只考虑职业需求的单一目标取向,所以通常以“创作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的二分法来框定电影教育的目标取向。但实际上,在其他学科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中,“第三类人才”已经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补充逐步引入,即兼顾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职能和社会文化服务职能的“管理决策和战略服务人才”。在艺术学科,尤其是影视领域,培养学生辅助国家决策和公共管理的能力是一个重要方向。影视产业的影响力一直以来不仅存在于文化艺术领域,还存在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输出,影视产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甚至国际事务和社会发展。在当今新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和艺术高等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强调融合与交叉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承上启下”的追求。

    “因为需要被教育”,所以要培养一些创作者“向后兼容”的能力。现在无论是高等艺术通识教育,还是中小学艺术教育,都急需真正懂得艺术规律,懂得创作,满足大众艺术教育需求,并辐射到各级教育的人才。这就要求在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上,善于创作的专业人才要打破传统,向育人转型,让艺术教育真正起到造福人民的作用。

    用。当拔尖艺术人才为基础教育提供充足的艺术养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这对群众的人文素养提升,是一种深层利好。

      当今,国际社会复杂多变,新时代的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际语境急速转型,推动艺术人才高质量发展和艺术教育的新格局,更亟待处理好两项根本任务,一项是传统艺术教育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深化,强化“学院派”精准化培养的专业与人文素养门槛;另一项,是注重融合交叉,让人才能够为国家政策设计与战略性决策作贡献。

      (作者:黄 丹,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