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定格的瞬间都是一幅绘画
时间:2022-04-1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传统的动画是一系列手绘的画面,用摄像机拍在胶片上,然后用投影仪播放。对于一些画面很美的漫画来说,每一个定格的瞬间都可以看作是一幅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绘画类型都可以直接制作动画。一般我们在使用某个画种制作动画时,会先学习绘画技巧,尽量减少重复绘画的工作量。那么,用抽象的方法概括物理结构的卡通漫画就成为了早期动画艺术家首选的绘画类型。
动画的发展离不开视觉风格的探索和实践,更多的绘画类型被动画艺术家用来创作。加拿大动画艺术家弗烈德瑞克贝克创作的动画短片《种树人》获得了1988年第6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影片画面采用彩铅等材料,直接在特殊胶片上绘制出虚实变化的视觉效果。艺术家利用了彩铅画的特殊质感,结合动画拍摄中的重叠特效,造成了一幅幅画面相继出现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能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瞬息万变的感觉,也很符合这部动画短片的故事情节,将植树者多年努力的过程一一叠加。
《老人与海》同样表现了岁月的沧桑,和《种树人》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动画艺术家亚历山大佩特洛夫在1999年创作了动画短片《老人与海》,采用油画风格。根据油画材料不易干燥、可涂抹的特点,艺术家将油画颜料涂在多层玻璃上,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动态效果。彼得罗夫用油画向观众展示了大海的壮丽和瞬息万变的气势,同时也展示了俄罗斯艺术家深厚的造型功底。
很多艺人一起合作不容易。历史上有些动画电影是分段制作的,把不同动画艺术家的短片集合在一起,比如2015年的中国动画电影《梦幻列车》。然而近年来,有一部作品突破了艺术的藩篱,让所有参与的艺术家为之疯狂,那就是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这部电影是由多洛塔科别拉和休韦尔什曼导演的传记动画电影。2017年6月12日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首映,同年12月8日在中国上映。导演在处理影片的画面效果时充分利用了梵高的绘画特点,尽可能地还原了梵高画作中的构图、色调、笔触等艺术风格效果,从而实现了“人在画卷世界中遨游”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导演集结了上百名油画艺术家共同努力,花了好几年才完成了这幅作品。然而,这部动画电影被批评为过于忠于梵高的绘画,以至于艺术家只能机械地复制他的笔触,从而失去了自己艺术创作的精神品质。
水墨动画《天生一对》
动画里的画是不是只能机械复制,而不能做出巧妙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早在1960年,中国水墨动画就已经将中国水墨画与动画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中国水墨动画技术从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开始,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在动画的艺术风格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与一般动画中的绘画风格相比,水墨动画造型没有清晰的轮廓,需要根据虚构与事实的关系来概括物理结构,使水墨色彩与纸张图案完美融合,达到自然的效果。水墨动画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非常自然,符合东方审美趣味,善于表现似与非似的形象特征,让人对时间和空间产生丰富的遐想。
但由于分层渲染和上色,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一部短片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非常惊人。上海美影厂在水墨方面投入巨大,制作团队极其强大。除了特卫、钱家俊等老一辈动画大师外,就连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程世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种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赢得了国际赞誉。没有一个国家敢和中国人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
之后《牧笛》和《山水情》让水墨动画技术走向成熟,《山水情》被视为中国水墨动画的代表作。是1988年由编剧,特卫、马克宣执导的动画短片,并邀请中国著名画家、卓设计人物、风景。在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会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当代水墨动画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吴山明老师曾说:“水墨动画要做,这是我们的强项,也是中国特有的动画语言,其他国家做不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墨动画的优势,也正是这种绘画表现形式奠定了“中国派”动画的核心,即弘扬民族艺术精神。
后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制,中国动画依然无法超越甚至复制那个时代的辉煌。一方面,由于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分离,水墨动画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3D软件和后期特效软件模拟的水墨效果。这些效果虽然可以再现水墨的虚实意境,但很难用软件模拟出墨韵、墨流的效果,尤其是墨层的突破,一直是个难题。
t-indent:2em;">静态画面中的动态之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绘画中难以复制的笔触效果等技术难题逐渐被攻克,越来越丰富的视觉动态效果被呈现在动画电影之中。《史努比:花生大电影》是2015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它取材于查尔斯·舒尔茨创作的《花生漫画》。在这部三维动画电影中,导演将原本漫画中的二维平面角色改造成了三维立体角色。但是,这种改造并不意味着我们能通过360度视角全方位地观看三维立体漫画角色,而是将符合角色个性特征的角度展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还是能够辨识熟悉的漫画角色外形。
这种数字绘画技术也运用在2018年出品的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之中,使我们能够感受不同类型的漫画被改造成三维立体风格后,漫画角色带来的特殊空间造型和构图方法。然而,二维平面风格和三维立体风格始终难以共存,似乎两者空间上的矛盾就会造成画面上的冲突,带来不和谐的感觉。
《智能大反攻》是2021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导演采用的就是“二维漫画+三维立体”风格。影片的三维动画技术团队从传统的三维动画造型、动画、灯光、材质等技术环节改造开始,对整个影片画面的视觉风格进行了很好调整,使画面看起来就是一幅幅的漫画。在这里,绘画不仅是作为一种动画画面风格,而且是作为一种动画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尽管如此,三维动画比较“实”的立体造型风格还是难以模拟无固定边框的“虚”的水墨造型风格,这是今后的动画技术开发团队面临的一项挑战。
虽然传统绘画难以超越,但数字创新还是值得鼓励的。中国水墨画传承到今天,更需要借助动画和数字技术的力量增添活力,而动画也为绘画提供了一个新的打开方式,使我们不仅能欣赏绘画的艺术风格,也能感受到静态画面中的动态之美。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博士)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