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古籍保护 增强文化自信
时间:2022-04-15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专家点评】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全面论述了新时期古籍工作的总体要求,对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高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加强古籍工作保障等作出全面部署。是新时期古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为今用、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宝贵资源。1981年,中共中央发《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号,同年年底,恢复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业务。此后40年,我国在古籍再生保护、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和推动古籍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郑振铎先生在《古本戏曲丛刊》编纂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协调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参与发起并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他组织的古籍整理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来我参与了《古本戏曲丛刊》最后四辑的组织编写,特别清楚这个跨越68年的超大型工程的价值和建设过程中的难度。在工作实践中,我亲身体会到古籍整理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体会到古籍整理需要顶层设计和统一领导,也有一些经验和建议。
首先,在认真、准确摸清国内外古籍家底的基础上,建议邀请各路专家做好中国古籍善本的编目和编写工作,体现新时代的学术水平,为古籍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成立了古籍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古籍普查登记、人才培养、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籍总目》初稿,为全院古籍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据我所知,古籍编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但古籍善本编目仍需组织协调。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评价标准,坚持不懈地、系统地推出一批优秀的古籍整理书籍,不断组织专家进行修订完善,最终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权威读本。通过这些学术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全社会对古籍整理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也可以有效促进古籍整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三,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打破地方壁垒。现在所有的藏书机构都把古籍视为珍宝,一些手稿、孤本、善本等。都藏在闺房里秘而不宣。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出现意外,这些孤儿书可能会永远消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建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对所有手稿、孤本、善本统一编目,分门别类,系统影印整理,协调出版。这不仅是为了服务学术界,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充分利用古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没有各级组织的统一协调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上述工作难以开展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