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好,画得也好——谈于美成的艺术
时间:2022-04-15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余美成是一位思想活跃、作品丰富的艺术理论家。其长篇小说连续多年出现在国内重要报刊上,多部专著在业内有广泛影响。
俞美成虽然生活在北方边陲的冰雪城市哈尔滨,但他领导着黑龙江省美协的艺术理论和壁画工作,密切关注着全国艺术界的发展。他非常注意探索所有的信息来源,如艺术展览、报纸、互联网、出版、会议、交流等。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北京和其他重要城镇,并查阅、收集、考虑和保存有关资料和文献。这些日常的辛苦积累,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作品。一部是《壁画与壁画创作》,记录了他对壁画艺术基础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深入思考,是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壁画作品;另一本是《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对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城市雕塑和建筑壁画做了全方位的总结,有史料记载和理论评述。这两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壁画学界的地位。
余美成常年以写作为主。他没有美术史上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也没有机会通过向老师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进取方向。他纯粹是一个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我满足的选择。他工作虔诚、认真、严谨,谦虚、安静、友善。他广泛接触艺术和壁画界的各类人才,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展览、评选、讨论、编辑、策划和写作.他热情地肯定和赞扬各种绘画中的进取才华。对于艺术界自由底线之外的逆行现象和趋势,他敏感地发现,冷静地思考,叹息,深感于心。近年来,在全国壁画事业的进程中,关于壁画的基本概念、作品选择的尺度、机构体系的运作、学术建设的状态等方面存在争议。余美成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既不执着于强势观点,也不茫然成法。他从容、平和、温和,表现出一个学者深厚的修养和责任感。
早些年画《江湖》的时候,有个传言:“画不好的,只学理论,写文章。”当时文化课分数低的同学报考了美院。如果他们按照声音模拟,“不擅长学习的人只会画画。”两种声音都有失偏颇。在现代艺术史上,先贤如黄、潘天寿、傅抱石、庞薰琹、等。都是作品被视为学术高度的杰出人士,他们的画也能创造出一代新人。他们就是所谓的文人画家,或者画家学者。值得与“学者”头衔挂钩的人,通常都有能显示其学术体系的专著。即使是平时的零碎见解,也有很深很高的独立学术价值。而那些缺乏学术深度和高度的作品,必然难以爬上学术的位置。又如王琦、韩中、杜健、江采萍、王可青、袁云甫、杨悦浦、隆庆等。都是文武双全。虽然停在不同的地方,但都说明文人画家有几代传人,有条不紊。
在画坛,俞美成也是一个写写画画,写得好,画得好的人的榜样。在丽江的一次小笔会上,我看到他在人与人合作的大型画面中预留了一个瞬间,然后画了两只长着翅膀的小麻雀。它的形状的准确性和适当的中风和墨水是不容易的。我对他第一次出现在《鬼角》感到相当惊讶。从此我知道,作为艺术理论家的余美成,依然是一个没有表情的杰出画家。
作为艺术理论家,俞美成是从绘画入手的。早年,他画过国家领导人会见周年纪念工作者的画。有过这方面经历的我一眼就看出,各种技巧,不仅仅是三拳两脚,还需要严格的训练,多年的努力和良好的艺术天赋作为前提和支撑。70年代能在众多同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明显在国家层面。上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里,虞美成有20幅1000平方米左右的壁画陆续问世,平均每年一幅,几乎是一个专业壁画艺术家的正常作品。当美成进入壁画创作领域时,她深刻地意识到,这门学科在历史上被长期忽视,它要想向前发展,迫切需要学术研究的支持,但又不能马上得到理论学者的关照。作为一名壁画艺术家,俞美成跳进了这片学术的海洋,摸索研究,最终成为壁画领域杰出的理论家。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讲这类画的画史和理论的创作者,相比纯理论家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更容易准确、微妙和生动地捕捉到它。显然,这来自于画家的实际实践,不同于党外的间接观察和揣摩。擅长绘画和写作的俞美成,在新的机遇面前,总有一天一定会有新的作为。让我们擦擦眼睛和耳朵,热切地期待吧。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