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罗克·加法里肖像》再生记
时间:2022-04-1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第一次看到《法罗克加法里肖像》的情况,看到照片上的偏甲形成,感觉最严重的病就是这个色素层的开裂,有甲形成和变形。当时判断这些颜料层需要加固粘贴,但是后来10月份我去奉贤博物馆实际看这幅画的时候发现问题比我当时看到的还要严重,就是颜料层的指甲形成部分不能直接粘贴。因为它下面的支架面积缩小了,直接粘贴的话会重叠,所以第一感觉就是这幅画最难的问题是颜料层的加固。
这幅画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开始主要是判断气候,也就是保存这幅画的环境条件。由于气候的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油漆层的伸缩包括画布支架的收缩。但是,随着我们修复的进展,后来增加了大量的测试和分析。最后确定这幅画的画布不是油画的标准画布,可能是一个商店招牌,一块棉布。用醇酸树脂墙面漆之类的油漆涂刷。这些材料,它的收缩系数跟这个油画颜料和油画颜料的基料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说这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画本身的工艺,另一方面是环境的保存,内外作用,导致了这幅画得了一种特别严重的病。
从气候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湿度。这幅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欧亚大陆画,去过很多地方,从伊朗到法国,到英国,最后到上海。在上海,它已经搬了三次家,其中一次是在高湿度的环境中。所以这时候颜料层和画布支撑开始受损。后来它换到这种干燥的环境后,它的指甲形成逐渐加剧。这是主要原因。
应该说这次修复的每个环节我们都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最难的其实是色素层的加固。这个色素层本身就有起甲、脱落等病症。但是因为起钉部分下面的支撑体面积缩小,所以没有办法直接粘贴。我们一般的常规修复技术是在一个步骤中完成这种粘贴和加固。这幅画呢,显然不切实际。需要先保留颜料层,然后恢复这个支撑体的面积,才可以粘贴。这涉及到一种特殊的技术。就是在色素层中,当它还处于成钉状态,非常脆弱的时候,用非常温和的方法加固,它的形象,也就是它的形状,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只要一改变形状,它就会断裂脱落。
所以一开始我们先用蛋清把裂缝粘合,然后用很轻的力沿着它的表面涂一层动物胶,没有任何按压的动作,所以这个操作,其实这个面积很小,但是我们做了大概11天。应该说这是这幅画最难的一步。经过这一步,我们实际上软化和拉伸支持之前,色素层得到加强。这也是一个非常规的操作,因为一般来说,画布变形是在强化之后完成的,我们等于把这两步合二为一。所以,在加固的同时,我们还得把帆布支架拉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颜料一条一条缝地粘回去。这是这个。
这幅画,我们说,还是从材料上找的。首先,它不是按照常规工艺制作的,它的画布和它的基材层都不是常规油画的画布和基材。我们在前期的检测和分析中发现这个漆层中的粘合剂是醇酸树脂、乙烯基树脂和油画颜料,所以当时判断下层不是油画的底料,不是一般的油画底料。它可能用醇酸树脂做墙漆,这个也需要说明,就是现在醇酸树脂已经进入了绘画材料的市场,也有醇酸树脂颜料,但是这种颜料最早进入绘画市场是在1976年,这幅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醇酸树脂还更多的用于建筑涂料,这就造成了它其实和这幅画有关的病。这是一个特别的点,和这个画派有关。
从资料上看,这个咖啡馆画派喜欢手拿材料,就地取材,而不是按照这个标准的画室画师一步一步的制作他的画的每一道工序。这可以说是一个发现,我们后来做的XRF表面扫描确定了这幅画中颜料的一些化学成分。从这些化学成分,基本可以判断出这些画家。网上已经不再提当时用的颜料了。这所学校使用的传统天然材料是20世纪欧洲市场上出售的现代合成颜料。比如像这种黄色颜料,用的是铬黄,铬黄,铬酸铅。这种颜料其实是有时代特征的,因为它诞生的比较晚,70年代因为有毒被淘汰了,所以符合这幅画的创作时间,等等。还应该说是工业品的源头,对于油画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信息的发现可以证实它的历史背景和一些关于艺术史的特征。
王芳(奉贤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修复专家)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