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热下的冷思考
时间:2019-10-25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5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不仅以雄厚的资本实力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在一直以西方人为主的国际艺术收藏领域,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东方人物。实力强大的中国资本大亨和艺术品买家已无法满足相对狭窄的国内市场,他们纷纷涌向海外,以高昂的代价与西方收藏家展开竞争。然而,当收藏家们以高价从海外拍卖中拿回艺术珍品时,却不断受到国内评论家和媒体的质疑。
除了藏家的追捧,近年来,国内艺术机构不断引进西方大师的作品展览,让中国人不用出国就能享受到西方文化的盛宴。然而,这场文化狂欢就像一场闹剧,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质疑。例如,最近两年的梵高展和莫奈展,虽然组织者赚了很多钱,但他们根本不让观众欣赏大师的原作风格;不久前媒体大肆宣传的毕加索作品展,被质疑为一种大杂烩:有缺陷的作品被艺术家们用印刷品填满,然后扔进废纸篓;最近,中央美术学院设法办了一个基弗展,但参展的都是艺术家。虽然在主办方的坚持下展览如期举行,但我在空中叫停了,引起了很多法律和伦理上的争议。
无论是中国收藏家高价买回西方大师的作品,还是国内机构举办的大师作品展,在喧嚣背后,人们看到的都是一场金钱与利益的游戏,与艺术的本质相去甚远。此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一高涨的西方艺术热是否仅仅是由金钱的魔力所驱动?不可否认,在一个以商业精神为基本普遍价值的世界里,优秀的艺术品由于其高度的稀缺性和独特性,一旦进入市场,必然会体现出极高的商品价值。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作为工具来获取纯粹的利益,或者用它们高昂的交易价格来装饰我们的外表,我们会失去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吗?
我们知道,西方大师如梵高、莫奈和毕加索的作品近年来一直在相互追赶,因为他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他们作品的内容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文化符号。然而,除了少数从事艺术创作或行业相关工作的人,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对这些西方大师的名字都很熟悉,因为媒体反复报道他们不断翻新的作品的成交价格。你关心的是这些作品能卖多少钱,而不是它的文化内涵。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艺术收藏已经完全成为一种投资和盈利的手段,其他一切都被忽略了。如果我们长期以这样一种扭曲的价值观来看待艺术,会对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商业社会中,任何涉及金钱的公平交易都会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受益。虽然艺术品与普通的商品或投资工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出于公平的原则,只要能够合法流通,就必须允许投资者从中获利。但与股票、房地产、金融产品不同的是,艺术品不仅是可用于交易的投资工具,而且交易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市场价值与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密切相关。因此,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在引进西方艺术展览、收藏西方大师的作品时,实质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过程。从长远来看,它的文化价值将远远大于金钱的收入,所以作品的质量比当前的利益更值得关注。
换句话说,如果收藏家和投资者想要在国际艺术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还必须注意收藏的作品或投资对象是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个在艺术史和文明史上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一定比一般的艺术家更有价值。此外,除了艺术家现有的文化影响和作品的文化渗透外,在收集和引进西方艺术作品时,也要考虑到未来西方艺术作品的影响。比如,你买回的一件作品将来会对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产生影响吗?会形成新的文化符号吗?西方艺术展的引进会对国内艺术和民族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吗?一个有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藏民或投资者,肯定比一个只为赚钱而投机的人更容易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无论你以何种目的参与国际艺术市场,建立自己的文化,建立自己的文化责任都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使当代民族艺术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外国文化和西方艺术进行互动。中国人参与国际艺术市场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那么现在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思考呢?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