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期间的绘画日记
时间:2020-03-2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防疫日记》第14号2020年街头志愿者徐惠泉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是指挥,防控是责任”。14亿中国人正在湖北、武汉和中国进行一场防疫斗争。
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住在小隔间里。在经历了惊愕、痛苦和无助之后,我开始冷静地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借助高度发达的信息传输,我一直在家里用手机观察疫情的变化,每天查看最新的疫情通报,密切关注无烟防疫战的进展。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医务人员和解放军战士在前线为时间和速度而战斗。社区和村长中有许多普通人在值班。也有许多志愿者和普通人给医院和警卫送材料和热粥。总有一些悲惨的故事触动了我。所以我开始以绘画日记的形式做一些记录。
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一样,我们在生活赋予我们的磨砺中逐渐成长。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和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我们在绝望和痛苦中追寻光明。我们从不成熟和害羞中变得坚强和勇敢。事实上,小说中无数的人被浓缩成了典型的人物。他们为命运而战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磨砺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运作也在各个方面成熟起来,社会氛围变得更加文明和纯净。因此,我把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注入到我的作品中,也借此沉淀我的心灵,给自己力量。我的写作是以日记的形式,用画笔记录我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作为一名画家,这是一种本能,一种责任,也是艺术家在特殊时期可以发出的声音。
我选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和创作,因为我想通过这种简单而自由的创作形式与图像(摄影和视频)进行实时交流。同时,我记录我的想法,包括书面记录。我把每天公布的疫情通报数字记录在屏幕上。
我的日记里有更多的温暖:我记录了“最美丽的天使”、“治疗者仁慈的心”、“走向相反的方向”、“战争前夕”和“街头志愿者”。有记录显示,我工作的江苏省美术馆收到主管的通知,说我们需要安排一些志愿者到社区协助检查外地归国人员的情况。我们在美术馆组发出征集通知后,美术馆的共产党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接一个地报名去前线。他们在社区值班的照片在人群中传播开来,我也把这些都写在了我的日记里。他们在日记中充满了责任、责任和人性。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我的同事也拿起画笔,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各种创作。许多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漫画和海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有了更易懂、简洁、直观的视觉形象。我还注意到,一群中青年画家通过互联网不断推出一系列主题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也说明优秀的作品必须提炼和沉淀。
我还对互联网上出现的大量钟南山的照片和肖像表示怀疑。由于沟通方式简单快捷,目前呈现给我们的创作形势确实是喜忧参半、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大量业余作者的积极参与下,这些图像没有专业艺术家的图像精彩。然而,我看到的是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面对流行病时的特殊“声音”表达。级别并不重要。我清楚看到的是画家凝聚的抗疫力量。
当然,对于专业艺术创作者的主题创作,需要更多的沉淀和积累,也需要更多的思考。作者需要置身于时代的大氛围中,审视和分析疫情,以更高的位置和更广阔的视野思考时代和人性。就我而言,我的这些日记显然没有完整的结构,也不是一个伟大的“大制作”。我不是为了出版而创作的。我曾经说过,“记录是为了记忆和不遗忘。”
在这场公共卫生事件中,文学和艺术的创造者不仅是这场战斗的见证人,也是这场战斗的记录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文学和艺术的应有之义。在这场与流行病作斗争的深刻主题中,我们审视人性、社会、世界以及我们自己。我们用理性和人性作为砖块和瓦片来寻找触动我们心灵的根源和疫情后理想的生活希望。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