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工艺大师陈明会:要不断传承,蜀绣才是“活的”
时间:2022-05-0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我记得那天很热,我真的很气馁,以为再找不到老师就不学了。我一抬头,就看到了郝老师画室的招牌。”从事蜀绣工作17年的陈明辉仍然清楚地记得他的“学徒冒险”。窗外高大的银杏树和低矮的樟树的叶子在阳光下摇曳。里面,三个蜀绣工匠正在抓绣花针,一言不发地飞着针,隔着一堵墙的车流声与他们无关。近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位于成都松仙桥的工作室,封面新闻记者第二次见到了陈明辉。2005年,陈明辉师从郝淑萍学习蜀绣技艺。现已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是工作室最年长的蜀绣工艺师。
拜师奇遇 柳暗花明遇到老师
“我从小就志愿:一个是当兵,一个是绣花。”陈明辉的蜀绣“梦”来自他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小时候看了一部关于绣娘的电影,里面的梅花绣得很好看!”这个想法一直埋藏在她的心中,直到2005年,当时的买家陈明辉下定决心学习蜀绣。在网络还不普及的那些日子里,她只有两个办法想办法向老师学习:一个是向朋友打听,一个是上街碰碰运气:“我去过很多地方,文殊坊、郫县(今郫都区)都去过,来了四五次就是为了送仙桥。”
“有人跟我说,你在这里交几百块钱,就该学着上学,但不要学。但我很想找一个技术扎实,名气大的老师来学习。”陈明辉回忆说,他见到郝书平先生的那天天气很热。那时候她已经去过仙桥很多次了,但还是没有遇到理想中的老师。她很沮丧,走到阴凉处。她无意中抬头看到了郝淑萍蜀绣工作室的招牌。陈明辉乘电梯进去了。但是她的热情在郝淑萍这里碰壁了。
“郝老师跟我说,她要找的人有几个条件:一是心地好,品德好,二是有把握一直做蜀绣。”陈明辉笑着说:“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你要喝两杯小酒。”先向别人学习,然后才说可以继承,这是郝淑萍的标准。郝淑萍说,“这里的学制一共是三年。我觉得你有点‘跳脱’。你先回去好好想想,一定要学会再回来。”陈明辉连连答应,心里却松了一口气:郝先生,看着吧!
陈明辉一直牢记这些要求。在17年的蜀绣生涯中,陈明辉从未想过偷懒。“我不能偷懒。试了两天,比快绣的时候还要累。”
喜欢蜀绣 谈起来像充满电一样
今年3月,封面新闻记者曾踏入这间工作室。面对来访者,陈明辉只是淡淡地打了个招呼,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与他谈起蜀绣时满脸的兴奋和微笑的眼神完全不同。陈明辉告诉记者,很多人在谈论蜀绣时都会谈到她的热情,“就像爱上蜀绣一样。”她在从事这项业务的时候,确实处于一种“满负荷”的状态。“人们都说手工业历来‘耐得住贫穷和寂寞’。我不这么认为。我就是喜欢这门手艺。”
陈明每次说起郝淑萍老师,都很佩服她:“郝老师的思路很长远,很前卫。很多刺绣的方法和材料都被她用了很久,行业也逐渐兴起。”她也很感激她的老师。郝老师教她的她学不完。现在,她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递下去。在她看来,只有不断有人加入蜀绣,这项技艺才是“活的”。“我要教出来,打出来就给人。正如我在小学当社区班主任时感受到的,这些新生代的想法和我们真的不一样。”
性格“跳脱” 更容易有创意和想法
2005年当老师的时候,郝淑萍形容陈明辉“有点脱离现实”,让她回去想清楚再回来。但我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种“跳脱”,让陈明更有可能在蜀绣上有新的想法和创意,他也成为了同批二三十人中唯一留在蜀绣界的人。
陈明辉会记得最清楚,08年绣的《九如鱼》的鲤鱼最能体现蜀绣的细线条;103010中的莲花也能体现出蜀绣鲜艳的色彩和自然的光晕。“当时画室里没人。我看着花漂亮的部分,就冒昧先绣了一下。”一朵花绣了10多天,再绣叶子。绣叶子的时候,陈明辉反常规,“跳下来”,把几根旧的绿丝线混在一起绣,不料看起来很美。深绿、浅绿、新绿……不同的绿色交织在一起,使得绣出的绿叶看起来清晰而充满活力。但近半个月的成绩下来,郝淑萍让陈明辉把它拆了,重新开始。因为原来先绣花后绣叶的顺序不对,作品局部效果不好。“成功也是它(《九如鱼》),失败也是它。”陈明辉笑着说道。
拆绣,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在陈明辉身上,这也是郝淑萍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现。绣《九如鱼》两个月了,我一说剪就剪,陈明辉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直没掉下来。“里面的女生都哭过,包括我自己。”陈明辉指着工作室说。但是陈明辉“跳下去”的想法使她克服了它。“东想西想,总要做点什么,做不好又要推倒重来。这些年,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生孩子的原因.我排除了所有这些原因,坚持到了现在。”
郝淑萍跟陈明辉开玩笑说:“你什么时候走?”陈明总是笑着回答:“我想在这里学手艺。我不会离开,直到你教我你的手艺。”师徒之间总是这样互相调侃,但是面对蜀绣的时候,却是一本正经,互相较劲。
“虽然当时你入行的时候,郝老师跟我说你性格有点‘跳脱’,可能不适合。但直到现在,郝老师最认可我的就是‘跳楼’。”陈明辉说。
陈明会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而头疼,一旦他想得太多。所以她“只想着现在发生的事情,只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因为人生已经过了几十年,不管是长是短,每一分钟都要按部就班的走,就像又要大了一样。
蜀绣,也要一针一线去绣,道理是一样的。”陈明会这样理解17年来的坚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