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身成就书法家”的断想
时间:2022-05-06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木春山寺岩张廉海
“兰亭奖中国书法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展览,规模之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19家参展商,每人一件作品,共19件作品。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重要展览。
书法复兴40年来,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书法展不计其数,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这些展览,包括全国的展览,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地方的书法特色。这个展览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书法成就。参展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激荡和磨炼,在众多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所谓“终身成就”,可以分为“终身成就”和“成就”两个层次。首先,它意味着获奖者在书法领域奋斗了一辈子,很多人已经去世。他们为当代书法事业奉献了一生;其次,在他们一生的奋斗中,他们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这一成果是经过权威、广泛、严格的评选后得到认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代表了时代的风格,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成就。就书法家个人而言,这当然是个人的终身成就,但如果放在一起,反而是一个时代的“终身成就”。
所谓的“终身成就”体现在哪里?从形式上看,这次展览虽然风格多样,笔墨精美,个性鲜明,但总体来说风格不大,也不是我的代表作。或许它没有什么震撼的视觉冲击,似乎也没有其他展览那样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但在其平静的外表下,却蕴藏着一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蕴含着一代书法家为保护书法文化身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这是特殊的一代书法艺术家。他们在近代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变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中国方块字和由此产生的书法艺术是这种文化的独特而显著的象征。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书法只有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充分展现其艺术价值。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书法的文化认同。一旦失去了这种认同,书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流书法家,都是学者、诗人、作家;甚至书法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成就,或者只是他们的主要成就之一。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也不能要求今天的书法家都是著名的学者、诗人、作家。但作为对书法家的最低要求,除了技术过硬,还应该有相当的传统文化素养,简而言之就是文化加技术。这里所谓的“文化”是广义的,广义的。不是指学历,也不是要求成为某个领域的一流专家。而是有比较全面的文化素养,知识面广,融会古今,多方面都有涉猎,以文养书。可惜现在有些人被称为“书法家”,却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而被嘲讽为“作家”。
近一段时间,欧风东传,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因此,在学科重建和整合的过程中,书法失去了学科定位。在上世纪初的文化大变革中,有人主张将书法保留在“艺术”的框架内,这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书法复兴还是在这样的格局下。比如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很多展览,主要是用“视觉艺术”来吸引观众;作者在用纸、用墨、版式上大做文章,追求字体的过度变形和夸张,只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我国大学学科体系长期以来把书法置于“美术”之下,学生学习线条、造型、构图等。整天这样,几乎和传统文化脱节。不言而喻,仅从线条、构图等视觉方面去理解书法是肤浅的。而且相对于艺术丰富的视觉形象,书法的线条和构图过于单薄。书法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在主要来自西方的艺术研究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彻底失去了文化认同。
好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书法家和学者在默默的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殿堂。在书法创作、研究和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将书法置于传统文化的观照之下。“中国书法终身成就奖兰亭奖”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书法家”的评选和颁发,始终坚持以传统文化为书法引领的原则,将书法领域的最高荣誉授予立志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书法家。这19位获奖者,在书法复兴的40多年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这一代书法家的代表,在守望、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方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尤其是我的资深书法家,很多都不是单纯的书法家,他们有的是学养深厚的国学大家,有的是对书法、文字学有深刻研究的资深学者,有的是为书法文化传播和学科建设奉献一生的书法教育家、理论家,有的是学识渊博、修养深厚的诗人、学者、作家。多年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保护书法的传统文化认同而奋斗终生。当然,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按照兰亭奖的评选规则,只颁发给在世的书法家,所以很多优秀的资深书法家并不在其中。
史圣齐艳莲欧阳钟石
中国美术馆收藏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将书法、美术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它将改变书法从视觉造型的“美术”
艺术的框架下解放出来,重新回归传统文化。这无疑给当代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鉴于此,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作品展的导向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对于每一个志在攀登艺术高峰的书家来说,都是终生的事业。而且,这一伟大的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每个人都是传承链条上的一环。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在《展览前言》中所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正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吐故纳新。”所以我们要用毕生的努力,争取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把我们每个人的终身成就,叠加出时代的辉煌!
(张海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