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西迁校友后代捐赠珍藏80年丰子恺画作 献礼母校125周年华诞
时间:2022-05-0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丰子恺捐赠的画
最近,浙大收到了一封浙大校友移居西部的后代的来信。信中表示愿意将父亲珍藏数十年的丰子恺画作《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捐赠给浙大125周年校庆。
一段恋情,一幅画,源于浙大的西迁。
4月24日,浙大西迁老校友吴的后人吴训文先生及其家人在安向浙大教育基金会捐款。仪式简单而隆重,充满了温暖和亲情。
捐赠仪式上,吴训文深情讲述了父亲吴与丰子恺先生的一段情缘。他的父亲吴,1939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抗战时期,跟随浙大西迁,迁居贵州遵义。随着江西老家的沦陷,家里的经济来源中断,只好半工半读。校友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时任浙大艺术总监的丰子恺先生,并担任丰子恺先生次子冯先生的导师。校友吴和丰子恺先生一个接一个,渐渐成了忘年交。1942年花季,吴辅导完冯的作业后,丰子恺先生热情地创作了一幅《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并赠送给他。在吴训文先生的心目中,父亲一生视这幅画为珍宝,精心收藏了几十年,仿佛它是父亲记忆中自然不可或缺的存在。
“我不敢一个人去爱,但现在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舆论。”
吴训文先生回忆,父亲精心装裱这幅画,从不轻易给别人看。但在动荡的岁月里,这幅画差点丢失,幸好又被找到了。父亲在1983年的《西安晚报》中贡献了《丰子恺的一幅遗画》,其中他介绍了这幅画的来历,并真诚地写道“我不敢独爱,现在被大众认为所有的爱人都会欣赏”。父亲深深明白,丰子恺先生受欢迎,他的画也受欢迎。“我不敢一个人去爱,现在大众认为所有有情人都会享受”是父亲的遗愿。
吴训文说,他的父亲吴最自豪的是他是浙大人。这幅源于浙大西迁,历经八十年变迁的珍贵画作,终于回到了父亲的母校浙江大学,让浙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看到丰子恺先生在学校西迁时留下的珍贵画作,共同见证特殊年代浙大师生的良好关系。这是孩子们对父亲深深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完成父亲遗愿的极大满足和对浙大学子的殷切期望。
寄语浙大,传承“西迁精神”
吴训文代表吴、吴、吴训文、吴将父亲珍藏的丰子恺珍贵画作无偿捐赠给浙江大学,作为献给浙大建校125周年的生日礼物,并寄语浙大要永远铭记浙大西进运动的光辉历史,传承浙大“西进精神”,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而“走在全国前列”。
受疫情影响,学校相关人员未能亲自出席捐赠仪式。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校友会委托Xi安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李彪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和铭牌。在吴训文先生和夫人九九夫人、好友周敏清先生和李萍先生以及安校友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浙大收到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
这幅珍贵的画作将被收藏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并将在5月份的校庆展《秋实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上向公众展出。此次捐赠也将极大地扩充浙大艺术考古博物馆的馆藏,为推动浙大丰子恺先生绘画的研究提供无价的支持,将洼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发扬光大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