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粽品画过端午
时间:2020-06-2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艺境观象】
“五月石榴妖娆晒干,绿阳带雨挂重。五种颜色的新丝绸包着粽子,金色的盘子送来,生丝画着双凤的扇子盘子。是沐浴在兰花中的时候了。菖蒲酒美丽纯净。当树叶中的黄鹂被处理后,它仍然会松动,打破纱窗的梦想。”石榴花开,绿柳低垂,菖蒲挂,酒尝,粽子裹.宋代作家欧阳修的话讲述了人们庆祝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包香包、放风筝等民间活动来辟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构成节日的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也是画家创作的共同主题。画家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端午节的不同习俗和习惯,传达了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民族文化魅力。
菖蒲、茵陈、大蒜、石榴、枇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用来祈求好运和辟邪。这些是中国现代画家创作端午节主题作品时常用的元素和符号。把这些吉祥的东西放在同一幅画里应该既合理又新颖。作为艺术创作的传统主题,“龙舟节”自古至今有许多名作。因此,在构图上不可能与前者“碰撞”,笔墨技巧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重复。这将极大地考验画家的构思和创作能力。
任伯年的《端午图》主要描绘了菖蒲、茵陈、大蒜、枇杷等。根据浙江端午节吃鱼的习俗,作者在画中加了一条大鱼,并用枇杷树枝和树叶把鱼包起来。图片上方是艾草和菖蒲等植物,右下角散落着一些大蒜。这幅画呈“S”形,显得紧凑而自然。画家的笔墨干净整洁,笔力雄健,创作风格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丰富的生活气息在纸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齐白石的《端午图》用几笔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及时事件,如咸鸭蛋、雄黄酒、粽子、樱桃、荔枝等。温暖的酒和新鲜的水果带给我们的快乐。画家的写意冷静而超然,画面透露出吉祥祥和的喜庆气氛。正是因为齐白石继承了文人画的淳朴,善于捕捉生活的生动细节。他经常在普通题材中表现出他的感人之处,将当时趋于呆滞的文人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在端午节主题的创作中,丰子恺和何友芝的创作理念与前两者有很大不同。丰子恺创作了大量的端午节题材作品,其中《买粽子》极具代表性,具有漫画短小精悍的审美特征。作品以诙谐简洁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一个强烈的市场品味和一种轻松愉快的烟花氛围。何友芝的《五月初五赛龙舟》把他的创作视角集中在赛龙舟上,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这幅作品详细描绘了三艘龙舟在河上飞驰的景象。飘扬的彩旗和飞溅的海浪产生了强烈的速度感。赛龙舟者的大声呼喊似乎充满了画面。
朱乃正的《国魂屈原颂》以爱国主义丰富了端午节文化的精神内涵。作品以红色为基调,表现了屈原跳入河中前的无限焦虑和愤慨。画面中,写意洒落在强风中,而逆风行走的屈原则像一个枯槁的身影,绕着汨罗江奔跑。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屈原代表了一种文人共有的文化心理。几千年来,在众多画家的笔下,屈原已经成为端午节文化的代表符号。
正是因为画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和重新诠释了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并不断为这一传统生活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