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题材画之写实与非题材画之抽象
时间:2020-06-2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方增先帐篷中国画中的笑声1984
不管世间有多少事情,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回顾过去,让人们感慨。
在我的记忆中,艺术界是什么时候开门的,人们对开门的速度有什么看法?准确地说,这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的。因此,现在是国内艺术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和触摸世界各种艺术风格的时候了。
艺术家喜出望外,大胆探索各种创新方法,彻底颠覆了以往认为绘画只有一个标准,一种面孔识别,即以写实风格构建的画面的观点。然而,当一些艺术家情绪高涨时,他们的头脑是空白的,因为此时此刻,他们似乎不知所措。在一些人的眼里,西方有各种奇怪的东西。它们就像洪水猛兽。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或从哪里开始。我们能忍受各种事情吗?毕竟,在民族结构上有绝对的差异,在语言和习俗上有自然的差异,还有其他长期的东西。
幸运的是,这个国家本身很聪明,善于模仿,并且可以学习任何类似的东西,即使对他们来说太大了。如果不是很遥远的话,20世纪50年代的俄罗斯油画技巧还没有被一群热情的当地年轻画家完全理解。与此同时,一批对后学者有很大启发和示范作用的艺术家正在模仿和接受这种技法,从而使新的中国艺术从此开启一个辉煌而不平凡的局面,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风格的新的中国画面貌,并向新的风格转变。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大家熟悉的,比如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宁死不屈》 《家书》等。以及那些吸收了我自己使用的有益元素,达到新中国人物画高度的作品,如《说红书》 《井冈山的斗争》 《洪荒风雪》等。因此,创作者成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和艺术家。
也许技术的模仿并不难,但困难在于如何接受他人的好的一面,同时快速地将它转化成一幅反映自己民族特色的图画。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那些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写实绘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体现了中国精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典之所以形成得如此富有表现力,生活再现得如此之好,艺术标准把握得如此之准确,在于创作题材的严格选择,生活切入和素材收集的全面考虑。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它不能容忍任何肤浅或短暂的虚假表达。例如,方增先的人物画《帐篷里的笑声》,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国内的艺术环境和气候与改革开放前略有不同,但这位画家却像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粒粒皆辛苦》一样,带着对素描和收集素材的热情,前往青海藏区,捕捉与牧民互动的美好瞬间。一旦进入工作室,作品就被提炼,布局也围绕着这些材料进行管理。艺术品被换了几次。最后,这幅融合了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印象派人物画诞生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这是一幅生动而令人信服的纯主题绘画。同样类型的创造过程不胜枚举。
但不仅仅是现代风格的主题绘画,它是什么样的?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就包含了这一部分的主题绘画,最引人注目的是与写实绘画相对应的抽象绘画表现。就像在西方和一些早期的大陆台湾人,如以刘为代表的五月绘画会议,抽象艺术甚至取代了现实主义,成为他们创造性探索的一个主要部分,包括艺术教学。也许是因为我厌倦了表演,一件作品必须经历几个时期,就像一幅主题画。我认为,只要我有好的想法或即时的冲动,我就可以无限制地展示它们。此外,一幅抽象画的表现通常不如一幅只以主题为主题的画。我不知道需要多少过程。例如,前几年,经常听说从事抽象绘画的另一个主要艺术家经常举办新的展览,或者对于一个新建成的商业中心,大多数展览不使用写实作品,而是从头到脚地展示抽象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已经习惯了组织者将抽象画定位为一种时尚或新的背景展示。
一幅主题绘画的现实主义作品的标题必须名副其实。一般来说,画的标题可以用来确定画的内容。然而,一幅抽象画从滴墨或溅色开始就没有明确的主题。最后,它使用了一些看似陌生但实际上模棱两可的话题,比如1号和2号,或者给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观众对作品的风格和形式总是不知所措。
这可能是一般抽象画的预期效果吗?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猜测。
而在这两种类型的教学设置中,多少可以看出与上述情况的相似之处,例如,同样的60个小时,只有主题绘画教学允许每个学生完成三幅左右四英尺宽的作品的创作,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胜任,但大部分学生勉强完成,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不仅仅关注主题画或抽象画的教学可以很容易地被具有普通专业技能的学生所掌握。一些学生为了突出视觉效果,画越来越大的画。显然,这种抽象绘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受制于现实题材,而是试图理解和掌握除写实绘画以外的其他表达方式。
同时,扎实的基础教学和两种以尝试性教学为目标的现代艺术教育之所以得以实施,是因为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当前的大学教学环境中,没有冲突。目前,国内的艺术教学大多强调现实表现,但并不排除多种艺术的接触和融合,这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是厦门大学教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