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0年疫情下的艺术测试安全第一,坚持公平
时间:2020-03-25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设计艺术专业考试网站新华社赵小明/照片
受疫情影响,艺术院校如何开展专业考试,牵动着成千上万考生和家长的心。
3月12日,教育部召开会议,安排2020年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尽量缩小与专业考试要求不密切相关的专业和省级统考覆盖的专业的专业考试范围。在确保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下,鼓励计划继续组织学校考试的高校采用提交作品和在线视频采访等方式。对于高度专业化并计划继续组织学校考试的学院和大学,鼓励在大学入学考试之后组织现场学校考试之前,对报名候选人进行初步甄选。具体计划由高校决定。
据统计,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申请人数估计为115万。疫情尚未结束。这些考生什么时候能参加考试?如何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美术考试会发生什么变化?本期的编辑邀请了几位专家来关注2020年艺术考试的变化。
编辑——
受疫情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考试推迟了多日,终于要开始了。依我看,教育部在疫情下艺术考试的核心措施大致有四点:
一、没有太多必要的专业,尽量不要考;二、可以不单独举行学校考试,也可以不举行学校考试,可参照已完成的省级美术考试考试成绩;三、必须做专业测试,尽量不要现场考试,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提交作品,评价分离;四、必须现场考试,高考后要做面对面的学校考试。
可以看出,这些考虑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现场检查和避免人群聚集。学校一直是防疫和控制的重点和重点。核心原因是学校无法避免人群聚集。
在被称为“佛部”的日本,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唯一严厉措施是停课,这显示了学校预防的关键。继日本之后,另一个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意大利也宣布关闭所有学校。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个国家采取了停课措施。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也宣布,他们将不会在春假后重返校园。他们都将在网上教学。哈佛大学甚至宣布关闭他们的学校。
这不仅是因为学生们必然会在学校里高度聚集,而且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社会和家庭的节点,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社会交往。这也是我们至今没有复课的根本原因。中央政府要求严格预防疫情。教育部也提出了“五个统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甚至喊出了“战时状态”,这向教育部门表明了防疫和控制的严肃性。
韩国是除中国以外疫情严重、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群聚集。在疫情爆发之初,韩国的一个宗教团体不顾各方阻挠,举行了数万人的大型集会。结果,韩国超过60%的确诊感染者是教会成员,他们的城市成了“灾区”。这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因此,避免大规模人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防疫和控制措施,教育部门不应该让每个人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因为考试。
第一是不参加考试,尽量不参加考试。事实上,去年底,教育部强调压缩艺术专业的考试。例如,电影和电视编导、戏剧文学和其他专业不需要考试。综合曲
对于那些专业性强、个性化要求强的学生,学校可以进行非现场测试,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学校测试,或者通过网络提交作品,然后进行评分和评价。例如,在表演专业,在仔细识别考生身份后,系统可以直接开始记录即兴表演并上传,学校组织集体评分和评估完成专业课程考试。
对于这种做法,有些人可能会怀疑,“如果有人诉诸欺骗怎么办?”作为回应,教育署也特别重视一系列保障措施。除了使用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外,我们还将与公安部门通力合作,进行严格的身份识别。更重要的是支持高校在高考后进行复试,甚至一些现场考试。
事实上,ETS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在线考试,尤其是在不适合设立考场的偏远国家和地区。ETS已经引入了在线测试。与我们当前的实践类似,系统测试和系统视频监控会自动提交所有视频数据。
有些人可能仍然有一种幸运的心态,但应该明白,作弊的第一步将会受阻。一旦以前的工作和信息与测试后的现场测试信息不一致,就很容易发现。在那一年,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将失去考试的机会。你还敢吗?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而诚恳地提出了“到底”的要求。对于那些家庭贫困、没有技术或经济条件进行网上考试的人,学院和大学需要负责为这些考生提供基本的记录条件或帮助进行网上考试或其他非现场考试。
当然,对于仍然需要现场考试的学校和专业,他们需要等到高考结束。对于这样的高校,范围也应尽可能缩小,只对进入复试的考生开放,从而大大减少考生人数和人员数量及密度。
事实上,这四种情况的处理最大限度地考虑了高校专业培训的特殊需求,基本上保证了高校在这些特殊专业的培训需求。事实上,与所谓的专业测试相比,基础文化水平或综合素养更重要。坚实的基础会让学生走得更远,更不用说有些专业实际上不够专业了。
由于疫情,今年艺术考试的组织必须调整,但对考生影响不大。首先,入学人数没有变化。第二,专业课程考试规则的调整是针对所有考生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简而言之,今年的美术考试因疫情而不得不进行调整,但相关措施也将对高校培养的影响降至最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保留了高考的底线和红线:公平与公正!
陈志文(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