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冬:我的园林
时间:2022-05-0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苏州园林是我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创作。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有很多,和我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艺术趣味、审美倾向都没有关系。这种偏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刚去周庄和乌镇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画家都画同样的题材。其中,我认为秦深的园林画非常出色。他的画简洁干净,图式感强,抽象意味强,真正能抓住园林的精神实质。每次看他的画,总会得到很多启发。周景欣、刘赦、梁园等画家的园林也很有特色,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绘画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在表现风格上,写实和意象都尝试过,但我的园林不是简单的山水,而是有故事的画面,都定格在过去时。我还试图用一种装饰的方式来表达花园,抽象出那些细节,突出有代表性的元素。在这里,对于所谓的“代表元素”,我选择了圆拱门、太湖石、长廊、花窗、水池、树木等。其中,圆形拱门是最关键的标志。在我的理解中,它是园林结构和布局的核心,是开、关、断、立的“定海之针”。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圆拱。
为了增加画面的情节和故事性,我还在一些作品中画了一只剪影黑猫。不要小看这只猫,它让画面有了灵魂。我会继续尝试这种技术,我对它有着强烈的期待。我也尝试用更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花园,把花园里所有具体的物体概括成点、线、面,就像美国画家德本汉姆代表海洋公园一样,但是这样的实验有太多的挑战和困难。我终于明白,就绘画而言,做减法比做加法难多了。
在我看来,苏州园林就像一个目的地,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归宿。人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似乎就再也不想离开这座山了。同里古镇的静修园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绝佳案例。它美丽、精致、细腻、幽静,是一个能让人陶醉的伊甸园。我也去过一些古城,那里的一些院落很严格,很古板,更像是一个起点或者起跑线。
在艺术界,我更清晰的身份应该是艺术史学家。的确,我从事了近40年的艺术史研究和教学,但这与我用毛笔作画的实践并不矛盾。当然,我不认为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会画一些图来帮助自己的专业提升,让自己的研究更深入。在我看来,研究就是研究,画就是画,都是二维的创作。如果让我在两者之间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绘画。
(作者:刘伟冬,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美术与设计》 主编)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