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美 创造美 奋斗美——美术作品中的劳动之美
时间:2022-05-0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潮(油画)177196 cm。1984年被詹建军美术馆收藏
“劳动创造幸福,努力成就伟业。”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不懒惰,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扬劳动创造,讴歌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对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来说,表现普通劳动者,刻画先进劳动模范,描绘火热的劳动场景,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主题。从一个劳动模范的形象到时代领导人的先进典型,从农民、矿工、钢铁工人等传统形象。到医生、教师、文化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形象,到快递小哥、城市里奔波的年轻人等等。从雄安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工地,到乡村振兴取得喜人成果的新农村面貌,从边疆渔港到辽阔草原。不同的画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出发点展示着劳动题材的创作,无论是对人物细节和动态的捕捉,还是对宏大场景的瑰丽描绘,抑或是劳动成果的喜悦,都通过艺术家的画笔在瞬间成为永恒,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时代画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让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创作贴近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新中国文艺的基本任务。画家们以“九天取月,五海捉龟”的精神,走进工厂、乡村,认真体验生活,不辞辛劳,用好的笔墨描绘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新成就、新面貌。艺术评论家陈履生认为,中国画的时代变迁首先是通过题材的建构来开启人们对中国画的新认识。经过历史的发展,这种创作方法和模式形成了中国新艺术的传统,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创作。比如“新山水画”的出现,就成为国画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
期间《粒粒皆辛苦》,傅抱石、宋文治、魏紫熙《光荣参加农业生产》,谢之光《春耕图》,钱松喦《积肥大军战太湖》,方济众《铁路工地》,安钟政《歌满果园》,石鲁《山区修梯田》,林风眠《轧钢》,朱梅邨《准备出发》,程世发的《给生活打扮的人们》,朱的《劳动创造一切》,郑木康的《劳动图》,应业平的《丰收图》等,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中国普通工人的主要形象,画面中弥漫着不同岗位工人建设祖国、艰苦奋斗、艰苦创造的火热气氛。
新的中国工业版画继承了新兴的木刻精神。无论是展现工业建设的场面,火热的工业生活,还是劳动群众,都充满了进取精神,镌刻着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培养群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延年《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沈柔健《只争朝夕》张在元《纵横千里》陶汝生黄丕谟尹福林合作《冒雨焊接》奉中铁路《电力先行》等。都在劳动生产现场体现了那个火热时代的中国工人精神。蒙泰是中国钢铁战线的著名英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优秀劳动模范。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蒙泰》一直是中国艺术创作的典型范例。1954年,鲁坛创作了一组石版画《孟泰像》,因其对人物的理解而十分传神,成为鲁坛的成名作。此后,在主题艺术创作中,其他艺术家也表达了这一形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涌现出大量反映普通劳动者的代表性人物画,不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对当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涌现出王大同油画《雨过天晴》、王迎春、杨力舟国画《黄河在咆哮》、朱乃正油画《金色的季节》、罗中立油画《父亲》、广廷渤油画《钢水汗水》、马长礼油画《草原上》、张德体雕塑《日日夜夜》、詹建军油画《潮》等一大批表现劳动者的优秀作品。
103010从俯视的角度,表现了一艘船在咆哮的黄河水上漂中从左向右航行和13个船夫齐心协力划桨的雄姿,描绘了船夫的团结,洋溢着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宏伟气势。
103010创作于1981年,表现了一名钢铁工人在休息时流汗。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与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成功嫁接”。在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时,广廷渤说,“我不是诗人,我也没有更多的联想。我就是觉得优质的钢水是用这汗水换来的。”1979年,他多次到钢厂体验生活,与工人同吃同住,记录了钢铁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画了100多幅素描、50多幅速写,以及20多幅工人肖像、半身像和全身像、工厂环境油画和丙烯画。他被炉前紧张劳动的场景所感动,创作了这幅作品。
詹建军油画《黄河在咆哮》被誉为“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画面中,一个年轻的劳动者自信地站在绿潮涌动的田野上,腋下夹着一把铁锹,上衣随风飘动的弧形轮廓与身后绿潮漩涡的形状相呼应。
油画笔触借鉴中国画笔法,奔放潇洒、热烈饱满,洋溢着写意的激情,富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挺拔的站姿、矗立的铁锨、飞动的外衣、舞动的绿潮,与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建构起意象的表达。中国走上了奋进新时代、积极筑梦的新征程。新时代需要艺术家用新的智慧和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手法、优美的语言来刻画和表现与时代有关联的劳动者形象,发现劳动和劳动者之美,从内心深处表达对于劳动者的崇敬之情,这是时代赋予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时代的领跑者》美术组画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诠释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60位全国劳模的精神气质与人格风范,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变迁。此外,以“最美中国人”为主题的美术创作项目,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发布的“时代楷模”“重大典型”等为蓝本,邀请全国一批美术家创作了21幅油画和中国画。这些都是近年来最为集中创作劳模形象的美术工程。
创造经典,是美术家的艺术追求和时代使命,劳动者成为他们积极表现的主题。如在表现优秀共产党员、时代先锋、“最美奋斗者”孔繁森的美术作品中,吴为山的雕塑饱含力度、充满厚度、别具特色。他以独有的写意雕塑手法刻画的孔繁森全身像,其头部做具体深入表现,头戴藏族宽边毡帽,脸上洋溢着坚毅乐观的神情。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金奖作品陆庆龙的《兄弟》,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的中国画金奖作品李玉旺的《使命》、版画金奖作品曹丹的《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雕塑金奖作品焦兴涛的《烈焰青春》等也都是表现劳动者的力作,而且关注的都是从事普通而又艰苦、危险工作的劳动者,如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新时代出现了新的劳动内容。柳青的雕塑《快递!快递!》和王巍的国画《时代节奏》都将视线投向了忙碌辛劳、用双脚的速度维系着整个社会电子商务效率的快递员。马鑫的国画《共享单车》中,近处的车流人潮和远处密密排列的共享单车都显示出年轻人在都市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刘伟佳的油画《穿越江河湖海——中国奇迹工程南水北调》、马佳伟的油画《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范春晓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飞机》等都关注了伟大时代工程中的像螺丝钉一样的建设者。正是这些普普通通又兢兢业业的劳动者,推动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他们不仅是画作的主角,也是时代的主角。
的确,劳动者是时代的主角,也必然是艺术表达和歌颂的美的主角!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