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与公共学习
时间:2022-05-0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美术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和成果,其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高度肯定。伴随着历史文明进程,美术馆演变出了多种功能和文化含义,其内涵和定位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和进步。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美术馆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修正。到目前为止,美术馆的社会意义和象征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中,公共教育对美术馆的意义是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调整和丰富的。
一般的理解和实践中,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基本上就是组织导游,儿童艺术活动,或者一些讲座。公众教育的项目策划也是围绕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来进行的。这样的公众教育从属于展览,或者做一些活动把展出的作品告诉公众。不同的是有些项目更丰富,周期更长。所以,我们要问的问题是: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仅限于这些吗?或者说,美术馆发展之后的公共教育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文明中,“公共教育”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是一种教学,以老师的身份给别人讲解,告知,有以老师为中心的意思在里面。但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高度后,尤其是社会进入了公共化、平等化、全球化阶段,“教育”不再是被动的给予,而是参与和互动。公共教育的观念已经改变。例如,世界上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都将“公共教育部”变成了“学习中心”,将它原来的教学功能转变为学习功能,提供和创造了自我参与学习的功能。基于此,在组织实施“公众教育”项目活动时,其主要目的不再是下意识地“教育”他人。这样,美术馆就转变成了不仅仅是展示和学习美术,更是一个学习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它关注的话题不再仅仅是艺术审美或学习艺术技巧,还有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等话题。以前这些内容在大学课堂、决策部门或者相关机构都有涉及或者是主业。然而,今天的社会已经变得普遍,信息已经共享,生命、生活和生存的问题已经相互关联。美术馆不再局限于艺术和艺术的范畴,已经发展为“没有围墙的美术馆”、“开放式美术馆”、“公共美术馆”。所以各种论坛、工作坊、驻场项目、与社区互动、新演出、动手实践、研究小组等。已经在美术馆进行了。他们的内容不局限于美术知识或者绘画,更多的特点是交流、讨论、互动。
自然是美术馆原有的功能,如收藏、艺术研究、藏品展示、展览策划等。仍在继续,但立足点更丰富或更清晰,甚至对上述所有事项都赋予了新的内涵。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理念保留了“公共性”,“教育”变成了“参与”、“学习”、“研究”,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从外部变成了内部,从单一机构变成了社会和社区共享的平台。因为美术馆有这样的公共内涵和社会共同体联系,所以它的发展和日常运营得到了更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美术馆和博物馆越来越成为社会空间的聚集地和聚焦点,成为公众寄托情感、表达观点、交流看法、增进了解的场所。同时,美术馆收藏和展示的艺术作品也被重新理解和解读,艺术的功能被“公学”的转化所丰富和充实,赋予了当代社会新的意义。除了其原有的功能外,公共性及其从“公共教育”到“公共学习”的延伸转化是当今美术馆建设和发展中社会进步的体现。
(作者是中央研究院教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