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谊云:心有猛虎,细嗅牡丹
时间:2022-05-0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沈一虎国画
“我希望为衢州建一座美术馆,在有生之年把我一生的收藏和作品全部捐给家乡。”18岁离家北上从军,耄耋之年回到家乡,在国外度过余生的沈,最终选择回到阔别已久的衢州,用自己的艺术和行动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有心的老虎嗅牡丹。
沈的创作题材广泛,有动物、花鸟、山水、仕女,但以动物和花卉最具代表性。百兽中,虎最具艺术个性,花中,牡丹最为独特,故又有“江南虎牡丹之王”的美誉。在一路走来的水墨画道路上,沈不断探索,反复磨练自己的笔墨语言。他笔下的老虎和牡丹,苍劲宁静,阳刚阴柔和谐地走在一起,就像“心中有虎,嗅牡丹”。
沈的绘画多采用全构图或全构图的方法,但这并不是要否定“留白”的价值。而是把“留白”变成“虚化空间”,通过水汽、薄雾、暮色来填充传统的“留白”。在作品的构图上,他经常采用“近体工笔,远体写意”的构图方法,使画面丰富而不空洞。
如果说“构图饱满”是沈绘画创作的宏观特征,那么描绘动物皮毛则是他绘画创作微观层面上的一个精微之处。他的毛又密又细,又软又软。狮虎等大型猫科动物的皮毛动感、桀骜、桀骜、有力;驯服动物的皮毛,如熊猫、骆驼、家犬等,触感强烈,充满羊绒,温润宜人,摸手感觉柔软。正是通过将一个人在内心中发现和感知的“意义”外化和物化为一个页面上的“图像”,一个人的“心”才被老虎和老虎轻轻地触动。
40多年的写作。
山下的老虎,富饶的牡丹,聪明的鸟儿,郁郁葱葱的风景,端庄的淑女.在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这些生动的形象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世间万物之美的探索。故乡灵山秀水,给了沈一颗温柔、细腻、细心的心。多年工作学习的东北平原,给了他无边的苍劲笔法,与风并驾齐驱。
沈对艺术的痴迷和追求,从他小时候的绘画天赋就可见一斑。18岁时离家去北方参军,坚持自己喜欢的,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他师从一代国画大师刘子固。此后,他游历大江南北,师从名师,融汇中西,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庾信的文章在晚年更为成熟,他的笔高超苍劲,如潮,挥洒自如。几十年来,沈潜心绘画创作,博采众长,博采众长。他对技巧的培养,对作品的发布,都积累了很多。
2013年,大型花鸟画《牡丹》、《国色天香》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展出和收藏;2014年作品《孔雀牡丹》、山水画《情系九寨》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西山区重要场所收藏展示,个人艺术传记编为《世界当代文化名人辞典》;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西陵书画院成立4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名家书画作品集》,沈作品《云淡风轻》也被收录.此外,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西陵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百名民族画家”金奖获得者
近年来,沈的艺术成就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朱先生称赞他的作品,并为他的白牡丹题词。同时,吴山明为他的许多作品题词。
然而,所有这些成就对沈来说都属于过去。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每天中午前蜗居在画室里,全身心的画画,手机网络完全被切断。这种隐居、静修、冥想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绘画是我一生学习和热爱的东西。我会一直画下去,直到画不动为止。”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