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徐戎在绍兴古纤道上的书写
时间:2022-05-0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文银峰摄影/韩笑小张
我听说了绍兴的纤夫之路。也许你看过鲁迅的《社戏》,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之间的热闹场景,还有吴鹏船在纤夫路上,船夫坐在船头看社戏的场景。即使没有赶上社戏,租一艘吴鹏船穿梭在狭窄的纤道上,品尝绍兴这座文化古城的独特风味,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五一"国际劳动节,著名艺术家、书法家徐荣一行来到绍兴,在柯桥的一条船道上现场书写。
渔舟路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自东向西贯穿绍兴。是古人运舟背纤的通道,也是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道,原名云道堂,俗称路,是背纤人走的路。
据民国初年(《绍兴县志资料》)记载,绍兴纤夫路东段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雅库莫》卷103010:“殷珊为旧水路,出东郭,自县阳春阁,往县五十里。”西萧绍运河的行船道建于唐元元十年(815)。
纤夫之路位于绍兴柯桥,有两种中心:一种是近水而建,一种是破水而建。1988年,绍兴纤夫路作为文物孤例,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运河的纤夫路,平坦的在水中,就像一条丝带,蜿蜒入水天极。所以纤道上湖中有大风,徐荣在空中写字极其困难。
"在古代,纤夫之路的最大作用是运输船的后部纤维。"徐荣老师说。
/admin.meishujia.cn/user/4075/upload/22-05-03/1651542140_mfile_6270887cef87b.jpeg" />

第一幅的书写很顺利。风虽大,但徐戎老师以笔压纸进行了书写,把提按压低运笔,两助理悬空拉纸,体现了徐戎老师高超的书写技巧和功夫,“行舟背纤”四字跃然纸上。

“古纤道有‘白玉长堤’之美誉,就写‘白玉长堤,乌篷画船’吧。” 第二幅的书写却不顺利,风越来越大,徐戎老师依然压低贴纸运笔,但即将完成之时,一阵大风把纸完全吹破并飘进了湖里。

大家一阵喊叫,觉得遗憾。“就让它回归湖中,回归虚空吧!这是天意。” 徐戎老师很淡定。
又一次的补写,写得虽较艰难,但徐戎老师终于成功了!这也是天意!
登石拱桥眺望,悠悠古纤道,蜿蜒至天际。


斑驳的石板,千年风霜雨打日晒脚踩,它确实老了。但千百年以来,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磅礴的力量,一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阳刚之气,一种能承受一切磨难和负重的追踪者精神。纤夫的歌声和诗魂的河韵也在天地之间交响,并久久回荡……
书写虽然结束,但徐戎老师这一场古纤道的迎风书写,却似乎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和现实意义。



【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 。著名艺术家,书画评论家、鉴藏家。浙江大学文传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戎自称为一个行者,一个深山煮茶人。
其书法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人物、山水、花鸟,自成天真,格调高古、禅意盎然。启功、毛昭晰、陈传席、王伯敏、陈丹青等教授等对其评价甚高。徐戎曾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年度报告之艺术家”。
近六、七年来,著名艺术家徐戎亲近自然,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乡村,把画案设置在青山绿水中,在唯美的大自然中进行一系列的书写艺术活动而具较大影响力!
有权威媒体、专家学者认为,在深入返归书法精神内部的同时,打破固定的书写内容和规则,又契合对镜物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当代书写,应该说,著名艺术家徐戎是一个很好的具有思想性植入的当下践行者。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