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书体流变与三大“门派”
时间:2022-04-1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宋]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草书历史悠久。很多人简单地把草书看成是楷书、行书成熟后简化发展的结果,想当然地认为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篆书、隶书、行书、草书,也就是从篆书到隶书、楷书,也就是从古雅到简体字,再从简单易读到行书,草书是在再次增加难度后出现的。事实上,草书几乎与隶书同时产生,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与隶书的发展基本并行。也就是说,草书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战国中后期。
简单来说,草书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下:
篆书-曹礼-曹彰-曹锦-大曹
其中草书和草书处于萌芽阶段,曹彰出现后,草书进入成熟阶段。
东汉曹彰成熟后,到汉末三国时期进一步“种草”,逐渐脱去隶书的笔画。上下字的笔画增加了寓意和交流,偏旁部首简化,互相借用。当曹彰脱去了波采的所有特征,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草。草在魏晋时期达到成熟,一直流行至今。到了唐代,随着今草的进一步成熟,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由奔放的大众情绪,今草书作家的作品更加放纵,笔触遍布四周,字形极其多样,达到了大草的全盛时期。
作为草书的发展,实际上包括早期曹彰的成熟和中期以后现在草书的发展。其中,这个草的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个草的前期和这个草的后期。东汉初年至隋朝,以东汉张芝、东晋“二王”、隋朝智勇草为代表;晚唐到现在,以唐代张旭、怀素的大草为代表,但草仍处于繁盛状态。
在汉代以后的两千年左右,曹彰并不属于草书的主流,而小草、大草则突飞猛进,受到更多书法家乃至社会观众的喜爱。因此,后人在谈到草书的分类时,一致同意将其分为三类:曹彰、今草、大草。大草又称野草,属于广义的草类,狭义的草仅指草。在今天的小草乃至大草极度成熟繁荣之后,曹彰虽然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但随着社会文化背景和艺术家创作心理的变化,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总的来说,曹彰、曹金、大草三个分支虽然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但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时代有各自的发展高潮。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各走各的路,但并没有互相拆台,而是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表现力。
如果说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一等书风”,那么书、今文、大篆可以称为“二等书风”,但这三种二等书风在传统书法中所占的比重却一点也不适中。如孙《书谱》中有一句名言:“篆刻宜婉约流畅,公文写作宜精密,草贵流畅,章法必变。”在这四句话中,孙氏概括了篆书、隶书、曹金和曹彰的特点,曹金和曹彰同属于“草书”范畴,有着与一流篆书、隶书相同的姿态。
的确,草书是最不懂得谦逊的一种。清代刘熙载《书概》中说:“行书有真事迹,有草事迹。真理近于真理而垂直于真理,草近于草而嘎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