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为桥、以画为眼 沙画打开她观察世界的窗口
时间:2022-04-1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钢笔,钢笔,素描.铺沙,撒沙,揉沙.这里,有两把刷子,一把是铅笔,另一把是她的手。在国学礼仪老师、美术老师这个职业的背后,何磊还有另一个身份:沙画创作者。从2015年第一次看到沙画表演到现在,何磊已经可以完整的设计创作彩沙和单沙的表演。回顾与沙画一起度过的七年,何蕾说,沙画为她打开了另一扇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窗口。
最有挑战性的
便是沙画的“转场”
何磊是甘肃人。2015年父亲节,她在电视上看到了色彩斑斓的沙画节目《父亲的肩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哇,沙子还会画画!”何磊发现沙子不仅能画画,还能把自己熟悉的“画”以另一种形式搬上舞台。何磊开始寻找学习沙画的方法。
“一开始我是自学沙画的。2016年来成都后,我找到了韩姐姐,在她的沙画工作室学习了一段时间。”“韩姐”即罗汉,中国最早从事沙画创作和研究的沙画艺术家之一,彩色沙画创始人。何磊之前看到的《父亲的肩头》是罗汉的作品。能跟带领他走进沙画世界的老师学艺,何磊感到无比幸运。因为何磊第一次表达要跟罗汉学习的想法时,曾经有人建议他“练一段时间再回来”。何磊没有灰心。自学一年后,他又来到了罗汉的画室,这才顺利的跟老师学艺。
在学习沙画的过程中,从小学习美术的经历对何帮助很大。“比如绘画的结构,透视的效果,如果你有美术基础,这些内容会理解的更透彻。如果没有,我们需要在学习沙画的过程中补上这些基础,”何磊坦言。“我也属于边学边补的类型。”虽然我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美术,并且在初中和高中也有系统的学习素描,但是沙画的创作对于何磊来说还是充满了挑战。何磊介绍,最具挑战性的是沙画的“过渡”。
“如何把画和画连接起来,是沙画的本质。”何磊说,如果整个画面的过渡做得好,把沙子的纹理表现出来,可能会成为整个视频中一个很出彩的环节。“观众在看的时候,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这才是他们好奇的地方,也是我们沙画表演中最能有个人风格的部分。”何磊本人更喜欢在近距离和远距离之间切换来完成这个环节。从城市里的公园到餐桌上的火锅,成都的“公园城市”、“麻辣味”等标签都可以成为具象的图形,在她的手下无缝衔接,成为变幻莫测的“魔幻世界”中的一景。
用心画好
身边每一个平凡的故事
何磊从素材整理、手绘设计、沙画、录制到沙画创作全过程,需要7-10天。这10天里,看似何蕾只和沙子打交道,其实沙画带给她的不止是方形画板。
“毕业后,我从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当老师。我没有深刻观察世界的经验。沙画适合讲故事,让我知道世界上不一样的故事。”2019年,何磊做了一个以“悬崖村”为主题的沙画。她说,“那时候我就知道有这么一个村子,有这么一群孩子,为了上学,要走那么远,那么危险。”2020年,何磊在一所老年大学给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讲解和演示沙画。“六七十岁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虽然只画简单的山水花卉,但不懂就问问题,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状态让我觉得,我们老了也应该这样。”
在接触沙画的七年时间里,何磊不仅用沙画讲故事,还选择沙画记录身边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何磊自发用沙画记录一线防疫工作者的故事;何磊弟弟的婚礼,宝宝的生日会,都会有沙画参加。沙画成为何磊参与世界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表演的时候当然是紧张的。但只要我站在舞台上,当音乐开始,每个人都静静地看着我的画,我就感到自信。”何磊接受了很多沙画表演的邀请,也借此机会看到了更多普通人不平凡的地方。
虽然沙画还是小众艺术,但何磊相信沙画的高观赏性和故事性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对她来说,目前的计划是“把身边每一个平凡的故事都认真画出来,让沙画被更多人看到”。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