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荷花翠鸟》
时间:2022-04-1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唐云莲花翠鸟,13657.7cm 1959年,1959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荷花,这位“花中君子”,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梁、黄泉、徐渭、八大山人、石涛,以及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都致力于对莲花的诠释。深受八大山人和石涛影响的画家唐云也不例外。他经常用荷花来表达自己不同阶段的感受、心情、追求和境界。
唐云(1910-1993),本名陈霞,字老尧,号尧翁,名大石翁,号大石斋。杭州人。从临摹古画开始。19岁加入西陵印刷社。1938年定居上海,先后任教于新华美术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20世纪50年代起任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上海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上海国画院副院长。绘画要学古人,但不要盲从泥巴。提倡学会改变,保持自己的样子。擅长花鸟、山水,兼作人物。笔下的花鸟鱼虫形象生动自然。早期作品是田园风格,七十岁的画风趋于凝重。
唐云作品中的荷花,既有李白诗“青荷生幽泉,晨阳明媚清新”的凝重大气和激情之美,又有周敦颐诗“出淤泥而不染”和石涛诗“走在一泓清流的雁中”的高贵典雅和清新之美。他们也有着李商隐眼中自然清新的野趣,“残花红柳半折”。正如他称赞齐白石的荷花“凋谢却潜伏着生机”.丰富的莲花诠释就像他的话:“在自然界中,四季只是不同的场景,...............画家要充分激活“变穷灵,测精微”的能力。
49岁的杭州《荷花翠鸟》画(中国美术馆收藏)是他对荷花兴趣的写照之一。最抢眼的画面是两组一面浓重的墨渣,用断墨法书写,墨色丰富酣畅;其间穿插的“小河蔡楼焦健”嫩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松弛,叶筋的叶脉清晰散乱,阴阳两面分明清晰;构图的中心,边上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曙红和水的花瓣,笔尖点缀着胭脂,润泽、丰润、明亮。中间长出一朵碧绿色的莲蓬,点缀着美丽的藤黄色,香气深远。另一朵荷花蓓蕾,半藏,出叶后婀娜润泽;荷花的茎很苍劲,上面用细小的浓墨点出小刺,触感清晰;半藏的一只翠鸟水平地挠着背茎,仿佛在机敏地倾听着周围的环境,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是其“鸟性可师”观点的典范。此外,流动细腻的水生植物相互交替,画中荷叶、茎、水生植物的线条与浮萍的点点纵横穿插,生动、立体、自然和谐。他胸中的形象与客观的形象,感性的笔墨与理性的绘画原理,互为内外,相得益彰,可谓“天人合一”。看这幅作品,应该能感受到吴昌硕所说的“今日荷叶铺纸作画,莲藕难种却常凉”的趣味。
从为数不多的几个数字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具有非常个人化的面貌,力细而韧,粗细与墨色对比强烈,时而飞白,书写流畅飘逸,奔放灵动,与荷花的韵律相呼应。他的书法风格在近代极为独特,是他强调“自己的笔墨,自己的诗”的具体写照。
唐云也赋予了文人玩花鸟画的时代使命,不仅主张“笔墨当与时俱进”,而且主张画家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