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时间:2022-04-1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4月17日,“——来之钢墨艺术传承与发展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由广东美术馆、李可染画院、《中国美术报》学会联合主办,深圳市赖志刚水墨山水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展出画家赖志刚的百余幅经典作品。本次展览是赖志刚40多年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汇报和展示。100多位嘉宾、媒体、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及全体工作人员齐聚一堂,气氛热烈。
展览开幕式上,李可染画院院长、京都艺术大学教授李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总编辑尚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等先后致辞。艺人来志刚做感谢辞。随后,中国国家画院画家李宝林和中国绘画学会原副会长、艺术理论家孙克共同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美术报》学会会长兼总编辑王平主持。
本次展览的主题“传承与发展”由邹佩珠先生题写,这既是对莱钢的鼓励,也是对莱钢的殷切期望。也是莱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艺术家的艺术初衷。40年来,赖志钢深入学习传统的积墨画法,继承了龚贤、黄、李可染等著名积墨山水画家的长处,熟悉了积墨语言的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写生中创新,在琢磨中提高,逐渐形成了赖风格。
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看来,莱钢的山水画多以横断面全构图的形式铺开,岩石纹理细腻润泽。其中,有一种倔强而执着的精神,颇有南宋唐力的风范。山川生成的云,空灵空灵。纯,它们充满活力和张力,呈现出一种苍劲有力的气象。赖志钢先后系统师从贾又福、李小可,对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传承。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一种传承。同时,莱钢结合自己多年来不断的实践和启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是一次积极而勇敢的探索和发展。从莱钢密密麻麻、气势磅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莱钢对绘画艺术做出了如此执着的努力和坚持,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深入研究、挖掘和把握。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规模多样,风格跳跃,但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莱钢绘画的艺术才华。他的作品如《艺道》《大潮》103010等,体积极大,气势磅礴,在表现岩、云、水等方面沿袭了南宋唐力的刚健之道,显示出其刚健有力的气势。同时他的另一批手卷作品《黄山烟云》101《富春山居图》等。通过细腻的蓄墨笔法表现天、地、水、雾等自然景观的浑渗与浓重的空灵,使画面呈现出浑厚、润泽、含蓄的质感...........另一个亮点是他的素描速写,规模不大,但趣味自然。画家把感觉和笔法一气呵成,透露出一丝源于“道”的本能的自然率真。
莱钢用蓄墨技法画出的烟云既气势磅礴又厚重,与道家在中国文化艺术中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人文和谐的理念相吻合,“陶同天地有形,思入变态境”画家赖志刚以他的水墨作品,用一颗赤诚的心为观者展现了一个纯天然的水墨世界。
当日下午,一场“传承与发展——来之钢墨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勇、中国画院原副院长孙克、《大江东去》杂志原主编王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江雪》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美术》学会会长兼主编王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宇,中国国家美术学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出席研讨会,艺术理论家刘希琳给研讨会发来亲笔信。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莱钢水墨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创新点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分析,并以莱钢水墨艺术为案例,探讨了中国水墨在当代的当代命题。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4月23日。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