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 加快跨界融合 丰富文化供给
时间:2022-04-15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观众参观《安小波游记》
多年来,安徽博物院大力推进融合创新,将文化文化事业与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创意开发、旅游和社会活动相融合,实施项目和活动,在党史研究教育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安徽博物院以文化共享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跨界融合,围绕展览深挖文物资源,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活动。该所负责人胡敏介绍了安徽省博物馆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
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打造社会红色课堂
自去年7月1日起,安徽博物院成为当地党政机关、学校、部队、企业学习教育党史的“红色大课堂”。主题展览“初心迎江淮3354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接待了近200,000名参观者,1,000多个团队和518,000多个在线直播展览。展览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展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安徽博物院紧跟时代,策划系列红色主题展览,创新打造“安博四史教育”品牌,“——我与安徽改革开放40年的向往”“3354霍峰江淮安徽革命史展览”“3354夺取安徽全面小康路上的胜利”等展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由省博物馆联盟单位策划推出的3335.41万件《红心向党》革命文物联展,已加入35个联盟展馆,通过网上云展、图片展同步展出,观众达41.5万人次。
安徽博物馆充分利用其文物和红色资源,全年开展“流动博物馆”下基层活动25场。开展在线教育服务,开设“安博微党课”、“云赏安博”等课程,推出在线沙龙、云活动直播等特色服务。
建设“数字安博”
赋能智慧文旅
“在博物馆过年”正在成为安徽的新年习俗。在今年的活动中,一个创新项目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儿童中。春节期间,它接待了2.4万名游客和近1万名未成年游客。这是安徽博物院打造的首家线下数字体验馆“青铜文物数字体验展”。展览一改青铜文物的古板形象,通过投影和银幕的媒介,塑造了九只可爱的卡通巨兽,带着小观众穿越时空,回到春秋战国时代,开启一段关于文物和历史的有趣旅程。
安徽博物馆镇馆之宝鄂军金凯节首次亮相CCTV 《国家宝藏展演季》,亮相故宫“《国家宝藏》文物特展”;鄂旗金典文创丝巾上热搜,带动“镇馆之宝”系列文创产品畅销。安徽博物馆青铜文物IP紧跟流量热度,与支付宝在数字藏品上合作。额济纳旗金节等3个数字收藏上线就被秒杀;元代,虎妞与丫丫在五福参加支付宝春节嘉年华。同时,安徽博物馆通过开展多项文物宣讲和文化体验活动,探索“馆”间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在IP授权方面,安徽博物院积极研发手机壁纸、楚大顶冰淇淋等跨界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6%。
安徽博物院开设Tik Tok,制作发布展览预告、活动花絮、文创等小视频49个。播放量18万,其中《“云讲国宝”青铜才是王者》获得安徽省科技厅优秀科普视频一等奖。安徽博物馆,与
建党一百周年前后,安徽博物院先后开展了“永远跟党走——琥珀红色经典之友钢琴音乐会”、“唱一首山歌给党听3354革命红歌”、“朗诵一封家书回忆英雄烈士家书”、琥珀微课堂“红色记忆”专章、琥珀志愿服务基层红色宣讲等专题活动。“红色记忆”的品牌价值深入人心。结合“拜年”、“春雨清明”等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活动推出的“节日在博物馆”文化体验项目,深受游客欢迎。结合新年展举办了“传统与时代”女性采访活动、“走进周秦汉唐”青年系列课程等16场专题活动,吸引了64万在线观众。”琥珀阅读空间”开设了音乐角,举办钢琴演奏、音乐沙龙、剪纸体验等活动,打造了“惠唐雪”的全新教育品牌,推出了“梦回徽州”、“非遗技艺体验”等61个系列九大主题课程。
在馆校合作方面,安徽博物馆与40余所高校达成共建合作协议,首次尝试“5G连接双师教学”模式,开展博物馆课程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实施全校教育提升计划,接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承办“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荣获“我在博物馆画文物”优秀组织奖。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