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就2021年度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答记者问


    时间:2022-04-1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执法检查351390次,文物安全检查529129次;将遥感监测与现场踏勘相结合,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的工作模式;专项行动期间,破案30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650余个,追回涉案文物6.6万余件.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1年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情况通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有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2021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2021年,答:,全国文物系统牢记Xi金平总书记“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的殷切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安全的决策部署,狠抓文物安全风险隐患,严肃查处文物法人违法案件精心组织开展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整治文物火灾隐患、提高消防能力三年行动。 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火灾事故数量明显下降,文物安全

    全国开展文物执法检查351390次,发现文物违法行为340起,查处187起,责令改正153起。全国开展文物安全检查529129次,发现安全隐患8.01万处,查处文物安全案件和事故97起。国家文物局直接督办文物违法案件128起,严肃查处了山西长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长治六安大宅、山东黄山许村古建筑、河南济宁鲁国遗址、洛阳朱巷沟商城、湖北襄阳城墙、湖南常德嘉善寺、陕西渭南唐风岭等重大违法案件。重点督办黑龙江哈尔滨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山东淄博临淄墓葬、甘肃陇南大堡子山遗址及墓葬、江西吉安文天祥墓葬、四川广元佛子岩摩崖石刻、云南临沧翁顶古村等火灾事故。

    通过对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的督查督办,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对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意识,一些地方加强了文物保护力量,加大了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投入,夯实了文物安全防范基础。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将文物安全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体系,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得到强化。

    问:文物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请简要介绍国家文物局在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的有关情况。

    答:文物行政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纲要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的有关部署要求,不断推进文物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国家文物局先后出台了《文物督察约谈办法》103010等规范性文件。202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文物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实现执法信息透明、执法全过程标记、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前、中、后的信息公开,完善执法全过程的记录,力求解决一些问题

    近年来,问:为实现文物行政执法监管关口前移,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开展文物执法遥感监测。请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开展主动执法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部分城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长城部分路段的保护情况进行遥感监测。结合遥感监测和实地踏勘,对比分析“两线地区”土地变化情况,查找违法建设,特别是法人违法问题。这种“望天查地”的工作模式,解决了一些地方不主动上报文物违法案件、文物日常监管执法不力,甚至“隐瞒不报”的问题,初步实现了执法监管的超前性。

    2021年,国家文物局将以河北邯郸、广西桂林、海南海口、陕西榆林、青海海东为重点。

    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遥感监测,发现158处违法违规线索,我们正督促有关地方积极整改。自2017年以来,遥感监测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3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物局直接督办违法案件535起,一批涉及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此外,各地文物部门也积极推广该执法手段,河北、上海等一些省份对重点文物开展卫星遥感执法监测;江苏、浙江、山东利用“互联网+监管”实施文物违法信息监控;山西、内蒙古、辽宁、浙江、河南、陕西等地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其中内蒙古103个旗县实现了无人机巡查全覆盖。这些执法方式创新,不仅能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而且能提高执法督察效率,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

    问: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持续在全国联合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请问2021年度专项行动进展如何?

    答:2021年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不断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定期研判文物安全形势,联合实施指导督察,督办大案要案。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攻坚,破案30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650余个,追缴涉案文物6.6万余件。内蒙古通辽奈林稿辽墓群、江苏宿迁三庄墓群、浙江杭州临安钱鏐墓、江西赣州羊角水堡、山东济宁防山墓群、河南许昌扒村窑址、四川省图书馆文物、甘肃武威旱滩坡墓群等被盗案件,以及福建漳州系列盗捞海底沉船文物案件等一批大案要案得到侦破。近年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的62名重特大文物在逃人员,已归案61人。可以说,专项行动既是破案攻坚行动,也是文物保护行动,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震慑,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供了坚强保障。

    问:2021年全国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行动进展如何?

    答:火灾历来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风险。2021年全国文物系统持续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排查整治,各地组织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检查82万余次,检查文博单位39万余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0.7万余项。二是专项检查,结合迎“七一”等重大节庆活动,国家文物局采用“四不两直”方式,重点抽查9个省份60余家文博单位,督促整治重大安全隐患140余项。三是应急演练,各地开展消防培训1.3万次,组织消防演练3万余次,力求提升文物安全队伍消防和应急处理技能。四是建章立制,国家文物局联合应急管理部出台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火灾风险防范指南及检查指引四项制度,为基层消防救援机构和文博单位实施文物消防检查提供指导规范。五是强化设施,指导各地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工程350余项,为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置了防火设施设备。2021年国家文物局接报各类文物火灾事故6起,较2020年的15起,数量上呈大幅下降趋势。

    问: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监督。请简要介绍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鼓励文物保护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文物安全监督管理,向有关部门提供文物违法犯罪线索,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实行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监管,国家文物局印发《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试行)》,要求文博单位向社会公告公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的基本信息。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已有25万余处文博单位竖立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牌,公开文物安全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为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设立了“12359”文物违法信息举报平台,优化举报流程,积极受理文物违法举报信息。2021年国家文物局文物违法举报平台接收各类举报信息1330条,核实受理文物违法问题线索193件。涉及浙江绍兴大禹陵、宁夏中卫明长城等一批违法举报线索,得到及时查处。

    我们还联合媒体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活动,对基层文物安全管理者和执法人员,一线警务人员、文物安全技术人员,文物保护组织、文物保护员和志愿者、举报有功人员等给予表彰,并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进行宣传,旨在通过推广典型人物事迹,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并支持文物安全工作,为文物事业发展助力。目前已推介45名“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问:当前文物安全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2022年文物安全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当前,文物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等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影响文物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仍十分突出。一些地方文物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文物法人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缺位,存在不可移动文物遭破坏或消失等问题;一些地方盗窃盗掘文物犯罪依然高发,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任务仍很艰巨。

    2022年,全国文物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开展文物遥感督察和执法监测,严查严办文物违法案件。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推动出台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严打严防文物犯罪,开展碑刻石刻文物拓印管理专项整治。狠抓源头治理,持续推进全国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大警示宣传力度,督促各地攻坚整改重大火灾隐患和突出问题。出台文博单位应急预案和演练指南,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能力。出台文物安全防控“十四五”专项规划,建设重点文博单位文物安全基础数据库,加强文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召开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研究落实文物安全监管措施。会同检察机关加强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工作,会同相关执法机构实施文物行政执法评估检查。规范文物违法信息举报受理工作,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